近日,广州“货车撞劳斯莱斯”引发质疑,部分网友认为该事件疑按“剧本”自导自演。昨天,广州交警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交警大队已介入调查。此前,一辆绿色货车与一辆粉色劳斯莱斯相撞,后者车头受损、保险杠掉落,劳斯莱斯女车主表现出“有钱人特有的松弛感”,称将自行承担维修费用。
热度之下,短短几天女车主抖音涨粉数十万。网友懵了,说她不是剧本,女车主本来就是电商网红,车祸现场表现过于松弛,且作品是在个人抖音号发出,自带自导自演动机和嫌疑,货车司机疑似“颇有家资”,且两人曾疑似有旧照“同框”;说这是剧本,带着孩子、姐姐,开着劳斯莱斯冒险“碰瓷”,在一干网红里未免太敬业、成本也太高了,甚至让人有种“这流量活该她赚”的感动。
现在,警方已介入调查,不久官方或有定论。无论摆拍被证实还是被证伪,网友今天对女车主的怀疑,都反映出公众对这类视频的警觉和反感。一遇故事夸张、不合常理的情节,往往就有“摆拍吸粉引流”的猜疑。不过,这不能怪网友,类似视频看多了,摸清了套路,这届网友难免“久病成医”。
近年来,“摆拍营销”渐成趋势,有的主播拿爱国当生意,不约而同讲述自己被边防特警保护故事,情节不能说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有的主播属于“复读机成精”,集体进军“离职赛道”,纷纷以“被裁了,再也不是×经理了”开头,以“985毕业、曾经年薪百万”的回忆结束,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文案查重率畸高;有的为博同情,虚构演绎各类刻奇情节,动不动就配个音——“我就随手一拍,没想到就火了”。尽管抄袭拼接、前后矛盾,甚至有的在抄袭中出现类似“中日边境线上”等的事实错漏,但有配图、有身份简介,不注意看还真会想当然当成媒体采访。
在短视频平台,注意力就是金币,粉丝多了、流量大了,广告、合作就会接踵而至,很多博主不断编故事、秀演技、博同情等吸粉,为的就是最后“变现”一步。不少人对这类小视频生产不太清楚,想当然以为合规平台生产的视频是可信的,很容易在“后台私信我获取我的职场经验”等“变现”话术中,钱包受损、情感受伤。这种“骗”来的关注度,不仅糊弄公众情感,消耗公众信任和善良,还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假戏”背会都有庞大“剧组”支持,此前,“秦朗丢作业”“点读机女孩”等的背后,都被证实网红经纪公司(MCN)身影,他们不仅有专业文案、剧本和“演员”,还可以协助账号与品牌方对接,有组织和分工地破译“流量密码”。这类机构既有更强“演绎”能力,也有更强造假动力,其杜撰出的故事往往更有迷惑性、危害更大。针对此类乱象,平台要当好虚假信息“守门人”,要着重压实MCN对旗下账号的管理责任,对真假难辨的视频加强审核、标注,防止摆拍炒作被更多人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