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新时代,需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而数字化教育技术成为助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教育技术融入思政育人工作实际环节,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打造数字在线课堂,实施混合式教育
建设在线思政课程平台。整合视频讲座、在线测试、互动讨论区等教学模块,创设内容丰富、功能多样的在线思政学习环境,提高思政教育的可达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视频讲座、互动课件、电子教材等形式的相关思政内容,以多样化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和生动性,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易于理解。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将复杂的政治理论与实际社会现象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领会思想精髓。在线思政课堂支持异步和同步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选择学习进度,或在课前预习视频课程,或在课后展开深度交流,既节约学习时间又提升学习效果。
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育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其中,在线课堂提供灵活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下课堂强调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和深度讨论,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疑惑,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的双重目标。在设计课程时,需要系统整合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确保二者相辅相成,避免重复或脱节。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立跨学校、跨地区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各高校共享优质思政教育资源。鼓励思政教师开发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在线资源,通过同行评审、专家评估等方式,确保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学术水平,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资源。同时,开设在线校本课程,提升网络思政课程与高校建设的契合度,更好地服务本校学生成长。
创设思政课堂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创设沉浸式虚拟环境。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深刻感受到五四运动时期学生群体深厚的爱国热情,促使五四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利用AR技术,以三维图形展示复杂的理论模型、社会现象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利用AR技术展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借助虚拟设备设计互动式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设计不同社会角色的互动场景,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依托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在线平台的在线讨论区、实时问答、协作工具等互动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虚拟课堂中进行实时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虚拟课堂环境支持多人协作,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共同完成项目、讨论问题、分享见解。这种协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在虚拟课堂中分组讨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等议题,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将游戏化元素引入虚拟课堂,通过设计知识竞赛、答题闯关等互动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思政理论知识。
优化教育管理手段,实现智慧化育人
实施数据驱动的思政教育决策。全面收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各类数据,包括学习成绩、参与度、反馈意见、心理健康状况等。用于评估教学效果、识别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需求,帮助教育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和精准的决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思政教育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决策建议。通过数据仪表盘和报表等可视化工具,帮助教育管理者直观了解教育状况,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智能教育管理系统。整合教学资源、学生信息、教务管理、考勤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与共享。引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构建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确保教育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和数据的实时更新。通过集成在线课程平台、虚拟实验室、学生信息系统等,系统可以实现对思政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服务支持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管理和优化,提高思政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综合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模型设计思政教育预警系统,尽早发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心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作出适当干预。帮助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状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引导和帮助。
加强对思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思政教师使用智能教育管理系统和教学工具的能力。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立完善的学生服务体系,包括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学习支持等。利用智能教育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在线平台构建家校互动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学生成长与进步。
焦 娜(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十四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编号:2023SZY-S-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