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用音乐诠释孙子兵法,民族管弦乐《和平之光》奏出时代交响

1115日,2024年度江苏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民族管弦乐《和平之光》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奏响首演之声。《和平之光》由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李博创作,以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生平及其兵法思想为主线,诠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演出由著名指挥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乐团青年演奏家们共同献演。

以《孙子兵法》为题材创作时代交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阐释中国主张和平的理念,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这一背景下,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李博创作一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苏州是《孙子兵法》这部兵学圣典的诞生地,也是其作者兵家至圣孙武的第二故乡,这为在苏州采风的李博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促使他决定以《孙子兵法》为题材,创作了从历史深处汲取时代力量、向世界发出和平呼唤的《和平之光》。

以历史事件为纵轴诠释“中国方案”

在彭家鹏的引领下,第一乐章《存亡之道》以战乱主题开篇,孙武主题首次亮相,丝竹共鸣间勾勒出他作为英雄、智慧与理想化身的三个鲜明特征。紧接着,《上兵伐谋》将观众从战争的阴霾中引至诗意江南。箫声悠扬,与姑苏的山水相映成趣,苏州评弹的曲调一跃而出,民韵民趣的活力与欢愉在旋律中流淌,唤起孙武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第三乐章《百战不殆》中,兵法主题以威严而富有张力的旋律,凸显了孙武的兵法之精妙,战术之多变。第四乐章《和平之光》则描绘出孙武在吴国最盛之时隐退的从容与淡泊,和平主题响起,曲风明亮、光辉,描绘和平的美好,强调人类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深刻主题。

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璀璨成果和深厚积淀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和平之光》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中,大力弘扬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提出蕴含古老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

以民族管弦阐释中华文明和平理念

“这是我第一次受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创作作品,合作非常愉快。乐团展现出的年轻活力、专业素养以及对经典和新作的高完成度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李博表示,在日常教学中,他也常会使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出视频作为教学素材。“‘立足苏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长期以来的目标。《和平之光》这个作品中,落笔孙武这一苏州文化名人,聚焦和平这一世界性主题,作曲家在构思时把世界音乐语汇融入中国语境,为不同乐章的主题与动机服务,以此精准捕捉并传达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场景。彭家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的演出现场观众都非常投入,反馈也很好,可见这样深刻反映人类共同情感与追求的主题作品是能够得到观众共鸣的。我们也希望通过中国管弦乐这一形式,以作品向世界阐释中华文明和平理念。

作为新作的世界首演,本场音乐会还通过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数字音乐厅进行了同步付费直播。演出结束后,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领导和专家评委召开首演验收座谈会,对演出项目表示高度认可。接下来,乐团还将根据专家建议,对作品不断进行打磨提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通讯员 徐馨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