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人民日报专版记录中国航展

空中展演

装备国产发动机的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飞行展示。雷声 摄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空中表演。雷声 摄
空军歼—20飞行展示。蒋雨师 摄
空军运油—20飞行展示。蒋雨师 摄
海军歼—15系列舰载机编队飞行展示。本次展出的歼—15系列战斗机优化升级了航电、武器等系统,改进了机体结构。蒋雨师 摄
陆军直—8G直升机(左)、直—20直升机(中)、直—10直升机(右)进行飞行展示。直—8G直升机展示了遂行兵力运输、抢险救灾等任务的能力,直—10、直—20直升机展示了在低空领域优异的战术机动性能。蒋雨师 摄

地面展示

彩虹—7无人机真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该无人机是基于先进的气动、隐身和控制技术研制的高空亚音速无人机,受到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飓风3000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首次展出。蒋雨师 摄
我国自主研发的AEF1200发动机首次展出,该发动机为第一型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可为大型飞机提供动力。蒋雨师 摄
新舟60增雨机模型。蒋雨师 摄
珠海航展中心太空中心展出的“天宫”空间站T型1∶1展示舱。蒋雨师 摄

交流合作

在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展台,观众在近距离观察嫦娥六号任务取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外国参展商在低空经济馆了解低空载人航空器。蒋雨师 摄
制图:张芳曼、张丹峰

人类自古就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展会之一,为推动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战鹰齐飞,重器云集。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届航展吸引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观众累计参观规模近60万人次,交易额达2856亿元。

大国重器首次亮相,集中展现硬核实力。歼—35A、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亮相本届航展,首次打造“空、海、陆”一体的动态演示新格局;蓝天之下的静态展区,各型制空作战与空中打击、无人与反无人作战、战略投送与空投空降、预警探测与防空反导等装备整齐列阵、体系亮相……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体现着国防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科技成果多维呈现,自主创新含量十足。本届航展展品覆盖“陆、海、空、天、电、网”全领域,首次开辟无人机、无人船、无人系统演示区,我国自主研发的AEF1200发动机首次展出,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月壤样品首次向国内公众展出,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模型展出……一批“高精尖”展品首发首秀,展现着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着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本届航展全方位展示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创新成果,有力促进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的交流与发展。面向未来,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版面来源:《人民日报》2024.11.18 第11版

人民日报记者 金正波、徐雷鹏

版面责编:季健明、许丹旸、徐雷鹏

责编:丁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