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大运河一横一纵,拉开了水韵江苏的骨架,位于江河交汇处的镇江谏壁船闸,二线船闸正常启闭,水位涨落间船只进进出出,一片繁忙;一线船闸却变成了一片大工地,闸室内混凝土地坪已浇筑完毕,上、下闸首基坑内,红色的钢支撑保护住闸首的施工区。“闸首施工是整个项目工序最繁琐、基坑深度最深、技术难度最复杂、安全风险最高的关键节点工程,施工周期长达19个月。”镇江市港航中心主任李俊告诉记者,“谏壁船闸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明年10月投入使用,届时这里将是世界内河最大单梯级船闸。”

今年1月,交汇点“‘新’火成炬向春行”栏目在谏壁船闸施工现场采访了李俊,他告诉记者,谏壁一线船闸的扩容升级总投资超过7亿元,建成后长370米,宽34米,深6米,年货物通过量可达1.7亿吨,年船舶通过量可达2.5亿吨,是现有一线闸通过能力的2.5倍。
此次采访,他向记者介绍道,在全国内河航运中,长江和大运河是运输量稳居前两位的黄金水道,它们在江苏的扬州和镇江十字交叉,谏壁船闸就是长江与苏南运河交汇的口门,也是212公里苏南运河上唯一的复线船闸,从这里运输的粮食、建材、煤炭和各种原材料,支撑长三角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板块。谏壁船闸一线船闸改扩建是整个苏南运河“三改二”(注:三级航道升级为二级航道)的先导和节点工程,工程完工后可全天候畅行2000吨级大船,预计苏南运河的船舶通过能力将由现在的3亿吨(2022年历史最高值)增加到4亿吨以上,促进国家南北向跨流域水运大通道的高效畅通。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一线船闸的改造升级的特色,这个词就是“智能化”。船只过闸看似简单,却有几十个安全源点,船闸的运行和管理之复杂远超人们的想象。谏壁一号船闸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的应用型科技,装上了“智慧大脑”。例如船舶进入闸室就要把缆索系在缆墩上固定船只,以免闸内水位升降导致船体漂移,发生碰撞,一线船闸的缆墩将安装传感器,一旦缆索脱落就会发出警报;复核船只尺寸和吨位时,如果船只停泊位置不正,激光雷达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今后使用无人机从百米高空俯拍,计算机就可以准确识别船只的长度和宽度;此外,一线船闸正在探索感潮段落、通江口门繁忙大型船闸的少人值守、自动化运行研究工作,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谏壁船闸位于万古长江与千年运河的交汇点,长江、运河都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交流与融通正是江河水的文化意象。”李俊说。我们正站在“水运江苏”历史交汇点上,2025年全省将基本形成“联网畅通、达海通江、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其中二级(准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接近1100公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十字形”主轴高标准航道网络体系,进一步释放水运综合效益,有力支撑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