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女子严重腹泻瘦到60斤,体内注入丈夫肠液后病情减轻体重增加

  瘦是诸多女性所追求的,然而,并非所有“瘦”都是美好的。

  11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获悉,近日,该院功能肠道外科连续收治两例重度消瘦的女患者,一人体重仅仅58斤,存在顽固性便秘,一度虚弱到无法自行站立,但她仍然拒绝进食;另一人从小就有着“光吃不胖”的体质, 但从一年前开始出现严重腹泻,体重在一年间就从120斤暴跌至60斤。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功能肠道外科主任陈启仪带领团队开展病例讨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供图

  “这两名病人尽管外在表现类似,但病理机制却大相径庭,最终,得益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再结合心理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她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得以‘重置’,逐步康复。”参与上述两名患者诊疗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功能肠道外科主任陈启仪说。

  这两名重度消瘦患者中,其中一名患者叶芳(化名)来自河南,是由丈夫和父亲“架”到上海、抱进诊室的。身高近1.7米的她,体重仅有58斤,极度消瘦、虚弱得无法自行站立,但即便是这样,她仍拒绝进食,每天仅用少量水湿润口腔与咽喉。半年多来,她靠静脉营养维持生命,身体每况愈下。

  据医生转述,叶芳来门诊就诊时,自述肚子很胀,满是排不出的“废物”,胀得都快要爆炸了。就在几年前,她就开始出现顽固性便秘,尝试过市面上各种泻药和土方,当这些都失去作用后,无法排便的恐惧逐渐演变为对进食的恐惧,哪怕已经虚弱到皮包骨头,她的内心依然抗拒饮食。

  陈启仪查阅文献后发现,在顽固性便秘患者中,有近19%的患者会像叶芳这样发生进食障碍,常见症状有节食、进食恐惧、刻板饮食、催吐、暴食,他们往往会使用泻药、利尿剂或减肥药来控制体重。

  而另一名从小有着“光吃不胖”体质的患者白楠(化名),早从一年前开始,就在没有任何显著诱因的情况下遭遇严重腹泻,一天要跑十几趟厕所,拉得直不起腰,仅仅一年时间,她的体重就从120斤暴跌至60斤。

  据医生转述,丈夫曾带着白楠多方求治,终于在一家医院确诊了病因——乳糜泻。这是一种由麦类食物中的麸蛋白所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在面食“激发”下,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小肠黏膜,造成肠黏膜萎缩以及顽固的营养吸收障碍。虽然找到了病因,也接受了严格的无麸质饮食,但一个月下来,她的体重毫无增加。

  陈启仪带领团队综合分析了上述两名患者的病情,他认为,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难以扭转已完全“偏航”的消化系统,必须通过肠菌移植来“重置”两人的消化系统。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叶芳艰难地同意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的置管,并进行了一个疗程的肠菌移植,她同时服用氟西汀和奥氮平药物,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两周后,她的体重增长了4斤,她终于重新有了饥饿感,甚至主动要求进食。

  而对于白楠的治疗,“良药”则来自她的丈夫,从丈夫体内抽取出的肠液,通过鼻肠管输注进入白楠体内。输注第四天起,她的腹泻量明显减少,由最初的每天10余次减少到1-2次,排便趋于成形。全疗程6次输注完成后,白楠发现自己“胖”了2斤,久违的笑颜绽放在她脸上。

  陈启仪介绍,近年来,该院功能肠道外科收治的排便异常患者日益增多,有些存在顽固性便秘,有些则是严重腹泻,这些病人往往采用常规通肠药或止泻药,均疗效甚微甚至无效。

  “对这部分患者来说,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消化道结构、评估其功能,对于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排便异常应果断采取外科手段。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肠道功能的恢复与重建。”陈启仪进一步介绍,负责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不只有小肠上皮,还有肠道中数不清的微生物,将健康人的小肠菌群移植到患者小肠内,就能帮助他们重建小肠上皮的吸收以及屏障功能。

  从临床诊疗结果来看,得益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这两名患者的病情正在逐步好转。“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再结合心理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最终让患者的消化系统逐步回到正轨。”陈启仪说。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