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百校进宜兴”校政企人才交流大会在宜兴圆满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才融合办公室主任于浩、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韩永、无锡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袁晓雷;宜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怡,市政府副市长张达志,市政协副主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范燕慧、全国138所院校领导和就业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高校宜兴校友会、招才引智工作站等平台载体负责人、无锡及宜兴市100家企业家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校地协同创新发展
累计建成45个高校人才工作站
为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宜就业创业,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宜落地转化,第四批宜兴市高校人才工作站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宜兴已累计建成45个高校人才工作站。现场达成校地合作签约8项,校企合作签约4项,海归人才、高层次人才合作签约4项,成立了陶都校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筹),链接“母校+校友+城市”,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宜兴在母校校友总会或无锡校友会正式备案登记的高校校友组织已经有17个。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贵英表示,作为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特色鲜明,在智慧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与宜兴的产业发展定位、科技与人才需求契合度高,学校与宜兴保持着紧密联系。今年4月,“宜荟才、兴未来”高校直通车走进该校,为大学生带去了近500个工作岗位,并举行了校地共建签约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授牌。此次人才交流活动为校政企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更为直接、更为精准的交流互动平台。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汤涛介绍,学校与宜兴企业结缘很深。早在十几年前就与宇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纳节能有限公司等企业牵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通过此次人才交流活动,希望加快产教融合步伐,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共同努力,为科创宜兴工程深入实施,服务宜兴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方面九大类
人才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发布
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围绕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益企惠才”人才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在活动现场发布。该专项行动涵盖了“聚光灯”、“直通车”以及“梦想家”行动三方面九大类。其中,“直通车”行动将分线路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校园招聘,举办各类专场招聘、直播带岗活动,集中帮助大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聘,助力各类人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梦想家”行动将举办“创响宜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推出“创业暖心套餐”,为创业者提供“一揽子”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宜兴说到做到。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担任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高红阳说,自己通过校招来到宜兴工作生活已经九年了。近年来,公司规模从十亿级飞快上升至百亿级,并向着千亿级目标稳步提升。宜兴全方位的人才政策、多元化的培训方案,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感谢宜兴为年轻人提供优越的就业环境,我也诚挚邀请更多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宜兴看一看,让更多的梦想绽放在陶都大地。”高红阳说道。
作为创业者代表,深耕新能源领域的江苏荷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锐介绍,2021年企业在宜兴成立后立项备案了4个产业化项目,当地政府协调多部门进行评审,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让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同时,宜兴提供了创业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支持、资源链接协助等,在政企共同努力下,团队从10多人迅速成长到近300人,销售业绩也屡创新高,今年预计营收7个亿。

五年来硕果累累
“百校进宜兴”已成为具有辨识度的引才品牌
高校和企业是城市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动现场,颁发了无锡最佳人才企业奖、无锡优秀人事经理奖、宜兴市引才聚才十佳企业以及毕业生来宜就业十佳高校。宜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怡表示,从2018年开始,“百校进宜兴”已成为宜兴崇尚教育、尊重人才的引才品牌。近五年来,3万多名学子走出宜兴奔赴高校求学,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高校院所就读学子超过1600余人,专业遍及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众多新兴领域。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4万余名学子,在宜兴这片沃土上成就自我。通过“高校直通车”与44所高校开展对接合作,宜兴高校“朋友圈”再度扩大。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137家,吸纳4318名高校毕业生来宜见习,今年宜兴更是携11229个岗位走进39所大学广揽人才。
在“成果转化”方面,近五年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达700多个,联合申报获评省科技副总76名、入选陶都英才项目196个,共建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6个、新型研发机构10家,设立科创飞地12个,宜兴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协同更加紧密。“今天的‘百校进宜兴’校政企人才交流大会,将为校地进一步深度合作按下‘快进键’。希望各大高校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宜兴发展,把更多的高能级载体、高科技项目、高水平成果放在宜兴落地转化,引荐更多的人才来宜创新创业,宜兴将始终以求贤若渴的爱才姿态和真金白银的满满诚意,为校地合作提供广阔天地,营造‘因我而宜、因你而兴’的人才发展生态。”钱怡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