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也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高校肩负着为国家网络安全领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的光荣使命,其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学生特点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网络安全领域技术更新迅速,学生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见解;同时由于该专业领域的高技术要求和快速变化,学生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以上特点要求思政教育要更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利用专业优势更好地培养出新时代网络安全人才。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现状与挑战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其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众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如将法律、政治和道德意识融入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之中,旨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攻防技术演练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攻击与防御场景,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应对网络挑战时能够坚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准则。然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政表达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把握。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涉及大量复杂的概念术语和专业系统原理,如何在传授这些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单纯的说教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引发厌学情绪。由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往往以理工科背景为主,部分教师在思政语言表达能力上可能存在不足。这限制了他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发挥,也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思政教育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然而,网络信息的匿名性和复杂性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实信息和偏激言论的传播可能对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网络文化分辨力造成负面影响。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要求
旗帜鲜明:坚定理想信念。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应在基于对国家国情社情民情的精准把握下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身体力行领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例如建设具有网安特色的相关活动,建立网安宣讲平台、网安创新创业团队等。建立网安宣讲平台是另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平台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论坛、讲座或研讨会,旨在分享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或优秀校友进行宣讲,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了解网络安全事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
培根固本:强调接续奋斗。网安专业归根到底需要培养实干型人才,要鼓励网安专业学生接续奋斗,贡献青春力量。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竞赛,联合相关企业、院校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练就百折不挠的意志。推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如漏洞挖掘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认同感。在实训和竞赛中设置难度梯度,让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学会反思与调整。组织学生参与到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公益网络安全检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科研项目,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并尝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水平贡献力量。
知行合一:加强专业知识。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中,“知行合一”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中,如开设网络安全伦理、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设计包含案例分析、模拟攻防、项目实践等环节的课程,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或模拟的网络安全问题中,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专门开设网络空间安全职业道德课程,讲解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责任担当和社会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培根铸魂:心系人民群众。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坚定的为民情怀,以国家和人民为中心,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建立网安宣讲团,下到社区、农村、中小学宣讲相关知识,在基层中洞察国情、锤炼技能、奉献社会。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空间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了解国内外网络安全形势和挑战。通过专业实训和项目开发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和实战能力。
陆冰圆(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