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体重能降17%!“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谁都能用?专家提醒→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

11月17日,诺和诺德中国在上海宣布,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正式在我国上市。这款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诺和盈,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多地医院已开出诺和盈首批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可以预约购买。

此前,国内已经上市“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证。

问题来了

“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和上市的这版有啥不同?

“减重版”是否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躺瘦”?

它又适用于哪些人群?

从17日正式上市至今,各地医院的内分泌等科室都迎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高峰。40岁的王先生在药物上市第二天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从180斤到现在200斤、220斤,然后就一直想控制,减不下去。

王先生是一名IT技术员,入职三年,体重从70公斤增长到90公斤,之后十多年,虽然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体重还是不断上升。

胖了之后,可能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一些负荷,去检查会有脂肪肝之类的,听说这个药大剂量上市了,想来试一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这两天也接到大量“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她表示,作为处方药,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必须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肥胖临床评估,符合适应证才可以用药。

“减重版”有适应证,这两类人群可用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有适应证的,这两类人群可用↓

BMI在30以上;

BMI在28~30之间。但这类人群要注意至少需要合并一种代谢异常,比如血糖升高、高血压,或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这些相关联的代谢性的疾病。

经测算,王先生的BMI达到了31,在排除禁忌证后,医生为其开具了处方。拿到药后,王先生立即扫了药盒上的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开始记录并管理体重。

小贴士:算算你的BMI是多少?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价格上千,没进医保

在上海一家知名连锁药房,17日以来,有三种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在售,价格从1200多元到2400多元不等。

药房执业药师陆陈芳表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不在医保覆盖范畴。需要医生3天以内的处方来购买,什么规格、每周用多少剂量,这些都要写清楚,因为不在医保范围内,所以有可能医生要开外配处方,到药房来买。

体重降幅能达到17%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等。和之前上市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相比,金晖介绍,两者除了适应证不同,使用剂量和规格也有所不同。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在过去用来降糖作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剂量,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机理还是增加饱腹感。它对中枢是有抑制作用的,比如抑制食欲。很多人胖的因素是来自于吃,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起到减重的效果。

线上比线下贵三四百

目前,多地已开出首批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已开启挂号、诊疗、取药服务预约,可预约3种规格。

在一家同时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的诊所,门诊主任赵文娜表示,由于包含了线下问诊及可能产生的检查费用,线上平台的价格从1600多元起步,比线下药房高出三四百元。不同平台,价格略有差异。

赵文娜介绍,线上只是一个预约的平台,客户可以看到门诊有这个药,实际上都是要到门诊,按照付款顺序通知。还有一些客户,比如有一些肝肾功能问题的,要先做一个血检,医生面诊完,评估后,才可以用药。

用药需经医生合理评估

“医生面诊”“开具处方”……这几个关键词在各医疗机构都被反复提及。

专家提醒,使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也是有禁忌证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生处随访评估,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过胰腺炎发作以及慢性胰腺炎状态、有过抑郁症历史的,都不建议使用此药。因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有人会胃肠道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评估用药。

科学减重 警惕“过劳肥”

科学减重不能一蹴而就,需控制饮食,也应适当运动。要调整心态、循序渐进。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

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减重要循序渐进,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