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中国奇谭·鹅鹅鹅》主创胡睿:“国风”插画要“慢慢来”
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现场

作为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于22日到25日举行。超1800位艺术家参与互动、千余幅主题作品深度鉴赏……艺术节期间,主办方特邀《中国奇谭·鹅鹅鹅》导演、编剧胡睿接受媒体访谈,“国风”插画成为议论焦点。

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现场
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现场

胡睿认为,在中国文化中生长出来的都可以被叫“国风”,“这当然是一种文化自信,过去我们都是文化被输入,输出的少。短短的几十年,这些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创作加上商业加持,蓬勃的速度十分惊人。”

胡睿在艺术节现场演讲

“国风”成潮流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兴趣,胡睿认为是件挺好的事。“但不管流行什么风,创作者‘有自己’就可以。”他认为,简单跟风创作,会很容易被AI取代。一旦AI被大量投喂同样风格的内容,然后自己也生产同样风格的作品,如果是这样去创作,就失去了生命力的土壤,风格也会变成同质化的风潮,这就令人遗憾了。

胡睿作品

“回归中国文化、寻找自己文化的归属感,当然是重要的事,如果可以在形式和表面的视觉元素之外,能够开始稍微深挖一下中国文化‘隐形的本质’,也许会更有灵感,也呈现更多元的创作成果。”

胡睿现场作画

近几年,《中国奇谭》系列在业界和观众中颇受好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基础素材、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寻求创新?如何挖掘更新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来诠释“国风”?

胡睿认为,不能只盯着那几个题材反复挖掘。“对于创作者来说,中国有那么长的历史,懂中文、会中文,能看点中国古代的故事,就能有挖掘不完的题材,当然也得再加工、再创作。”

胡睿作品

如何挖掘?胡睿认为,首先需要静下心来,速度慢下来,花时间去阅读中国的文学、历史。这需要时间。“但往往咱们的创作者的成长节奏太快。所以,需要放慢生活的速度,去阅读、去体验、去生活,需要时间来积累。”

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插画师的风格如何体现?在AI时代,插画师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如何利用科技为插画提供助力?

胡睿说,只要创作者自身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那么无论什么视野去看,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目前画画没有用AI,一直是手绘。因为,手绘这个方式首先是取悦我自己的。看到AI在视觉创新上的巨大潜力,确实不容小觑。”

《中国奇谭·鹅鹅鹅》剧照

胡睿告诉记者,《中国奇谭·鹅鹅鹅》一共208个镜头,每个镜头、每一帧至少要画三到四个小时,有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画一帧……虽然创作时期的艰辛让胡睿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但精良的制作换回的是观众如潮的好评。“每一帧都必须是动画师一笔笔画,几乎用一种最苦、最原始、最作坊的操作方式,才能让最终的成片成为最完美的匠心之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图片由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提供

责编:徐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