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教育装备的发展,应让更多特殊儿童“看到希望”

近日,第二十八届巴黎教育装备展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约300家参展商、近1.5万名教育领域的专业观众参加。

当巴黎教育装备展将全球目光推向教育市场最闪亮的一面时,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现象浮现出来:一方面,面向普通学生的智能化、高端化、可穿戴教具层出不穷,新兴技术不断为教育行业和千家万户勾勒可期的未来,教具市场持续细分的同时,市场规模也在扩张;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教设备却长期处于缓慢迭代状态,不少特殊儿童和特教学校由于缺乏多样化、现代化、专业化的特教教具,退而求其次,采用医疗康复和助残仪器乃至助老设备辅助教学。同样是教育学生,普通教具市场与特殊教具市场的距离已悄然拉开。

视觉中国

事实上,仅以特殊群体中的视障人群为例,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视障群体便已超过1700万人,占全国残疾人口17%,占全球视障人口近18%,是全球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按不同程度划分,视障儿童就有70万—140万。然而,与视障儿童规模不相匹配的是,相关教具市场发展总体处于“不温不火”的地步,和“AI进课堂”“人工智能进校园”“校园数字化转型”等发展潮流和趋势,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连北京市盲人学校党委书记王小垂,这所行业内久负盛名学校的“一把手”,在媒体镜头前也曾表示,相比普教,特殊教育仍是一块“洼地”,市场体量小,特教产品供给不够丰富。

事实的确如此。或许,与身体健全的孩子总量一比,特殊儿童仍属“零头”;或许,从市场盈利的角度看,迭代特教教具和相关装备带来的利润“相对微薄”,企业动力有限……但不能忘记,同样面向“下一代”,教育不应以“残障与否”区分彼此,更不应将企业利润视作支撑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尤其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理应遵循国家提出的“优质均衡”原则,让“阳光”普照在“每一束花朵”和“每一朵花瓣”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推动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过程中,也不应仅仅看到“城与乡”“城区与城区”之间的差距,还要留意特殊儿童是否和普通儿童享有同等的发展权,这样才不至于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落下”任何一个孩子。

巴黎教育装备展让人们看到了技术加持下,未来教育的可能性与可及性,这是一件好事。但透过这样“一扇窗”,在稳固信心的同时,我们更加期待,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两大教具市场”能够真正做到并驾齐驱,让特殊儿童对人生的未来也有更足的底气。

(李睿哲)

责编:杨易臻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