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名单出炉!江苏13金,2人入选国集

交汇点讯 12月1日,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闭幕,获奖名单出炉。江苏共28人参赛,最终斩获13金12银3铜,其中2位金牌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

苏中数学奥赛教练团队与获奖学生合影

据悉,本次竞赛中,苏州中学数学奥赛团队斩获7金3银的好成绩,其中顾归琪(高二)方闰硕(高一)两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60人名单,获得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江苏省天一中学数学竞赛团队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钟子韬、冯启蒙同学荣获金牌;陈怿白同学荣获银牌。南京外国语学校程乐天同学获得金牌;徐杨轩同学获得银牌。

一起来听听数学学霸们的赛后感言吧——

数竞极为重要的两件事:认知和规划

“纵观整个竞赛生涯,我的经历不可说是跌宕起伏,但也少不了坎坷与插曲。”顾归琪说,“首先我印象颇深的是眼界与心态的变化。初步接触数学竞赛时,我只觉得省队遥不可及。当时的我对于数竞与课内的平衡是犹豫不决的,幸亏班主任陈苏苏老师给予好的建议,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顾归琪表示,数学竞赛的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认知,另一个是规划。认知而言,问题本身能否做出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对其有深入的理解。对于同样的问题,过段时间回首再看,会发现有新的看法,或是认为以前的自己不可理喻,这便是水平增长的最好体现。

再说规划。数学竞赛的训练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要时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在学校的安排和自己的计划有冲突时,可以做出合理的选择。自己组模拟卷的效率应当高于胡乱地做一些没必要的模拟卷;自行选题的质量(建议限时)应当远高于胡乱抓一些题来做。“我在今年CMO前已经几乎将我的待做列表清空了,因而感到十分愉悦,上场时也不再有什么顾虑。”

“进入苏中后,数学竞赛便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方闰硕说,一路走来,挑战、失败、打击与欣慰来来往往,接踵而至。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去年集训开始,学习难度和强度令人不适,但回头看,也是从这时起,我的水平增长速度相比之前快了许多。随后我开始做冬令营难度更高的题,最终在此次冬令营中发挥稳定,没有辜负学校、家长和自己的期望。”

方闰硕说:“对我而言,学习数竞让我感到愉快和充实,其中有深刻的东西吸引着我。我希望在今后求学路上仍能持续找到那种忘我的投入和深刻的热爱。愿与苏中所有同学一道,继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12月2日,天一中学为归来的竞赛团队举行了一场温情的欢迎仪式。

【获奖感言】

冯启蒙坦言,对数学的热爱,是他踏上CMO之路的源动力。“从小,我就对数字和逻辑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学就像我的好朋友,陪伴我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数学竞赛时,我就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了。那种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感觉,我很享受。”

小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竞赛老师、班主任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身边。那句‘有什么电子资料都可以问我要’,那本退役同学送给我的竞赛书,那些宿舍里舍友为我指点迷津的夜晚,那些与同学探讨题目的暑期时光,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今年的CMO比赛中,我取得了金牌。这是我2年努力的结果,也是我给自己的礼物,是我在高中阶段挑战自己的证明。今后,无论过了多久,当我看向这块金牌,我一定会忆起当年那些沉浸于竞赛中的晚二,那个初考高联的明媚的早晨。”

钟子韬说:“最初,数学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巨大迷宫。每一道竞赛题都是迷宫里的一道关卡,它们看似难以逾越,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吸引着我去探索。在准备CMO的漫长旅程中,无数个日夜都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复杂的定理,在旁人看来或许枯燥乏味,但对我来说却是开启宝藏的钥匙。”

小钟也遇到过许多挫折。有时候,一道题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钻研,却依然毫无头绪。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知道,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他说:“在这个过程中,李明、查晓东老师的指导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班主任黄伟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也给予了我许多关心。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切磋、互相鼓励,也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如今获得这块金牌,它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对我多年努力的肯定。它见证了我在数学之路上的执着与热爱,也承载着老师、家人和同学们的期望。这个荣誉也让我更加明白,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困难,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天一中学高二数竞主教练李明表示:“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走出自己的数竞之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学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