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古韵乡风 百村百品丨浦口青山村: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古人曾在诗中用“十里之间五六湾,行舟终日绕青山”来描绘滁河。滁河浦口段左岸有一段蜿蜒曲折之地,藏着像漫画场景一般的小渔村——青山村。村庄遥望连绵老山,紧邻十里滁河。自去年“五一”假期开村迎客以来,旅游营收约33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秘诀在哪里?青山村的答案是,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苏杉是苏屿非遗体验室的主理人。她将青山村下辖的青山渔村面对稻田边的一个普通小院改造成了“青山陋室”——一个充满古法艺术气息的非遗体验室。走进体验室,掐丝珐琅、竹编、漆扇、螺钿、衍纸、剪纸、烧箔画、绢人、拓印、绒花、压花团扇、扎染等非遗作品一一呈现。茶道、花道、香道等体验式活动应有尽有。工作室现有4位专职老师,10余位兼职老师。“让传统文化走进乡村吸引了很多游客专程从市区来到青山渔村。客人都说我们这里的体验感非常好,窗外是金黄的稻田,身边是精美的手工艺作品,村子里景色很美,还有特色农产品可以买回家品尝,很多人来了就舍不得走。”苏杉说。

今年54岁的刘国霞在青山村经营着渔火人家土菜馆,而她另一个身份则是网络视频主播。“去年青山渔村刚打造好,我就接手做土菜馆。刚开始,来玩的人不太多,我就专门报班学习当主播,制作小视频,吸引大家来玩。世外桃源般的风景和纯天然的美食一定会让大家喜欢。”刘国霞说。通过老师指导和自己摸索,刘国霞近一年来在网络平台发布了100多个短视频,涉及青山村的田园风光、农家新鲜食材、美味菜品以及豆腐坊研学活动等。“随着青山村知名度的提高,来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到周末,开车几十公里专程来吃饭的熟客不少,有时候甚至中午一点多还需要排队等座。”刘国霞兴奋地说。

除了沉浸式体验非遗和纯自然美食外,青山村还打造了渔村驿站、渔村茶馆、渔火人家、乡村铺子、青野咖啡、露营基地、研学基地、渔村三坊、稻田观光等近10个农文旅融合项目,形成了农耕、餐饮、民俗、研学、露营等在内的六大业态区域。青山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渔村业态发展定位,以规模化现代农业为基底,渔耕文化为特色,建立闲置“资源库”,整体规划“渔村”旅游发展的全景图。同时,由村“两委”组建招商小分队,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促进区域农耕、餐饮、民俗、研学等多重业态齐聚发展,让村庄“旧貌”换“新颜”,绘制出“渔村”宜居、宜业、宜游的靓丽底色。

除此之外,青山村还邀请网红大咖、娱乐明星等驻场“造势”;陆续推出“非遗手狮舞”“鱼鹰捕鱼”“鱼蚌船灯舞”“群星相声”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活动20余场。鼓励村民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家门口实现村民变老板。今年“五一”期间,“渔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直播间》点赞,以渔乡风情打响青山渔村农文旅融合品牌项目,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

业内人士表示,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对于乡村振兴建设而言,产业振兴是关键,文旅融合是趋势。文旅融合需要建立在产业融合、主体融合、功能融合等多项经济、资源、社会多维效应基础之上,如果能够彰显出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深入挖掘和利用起多元化乡村元素,那么乡村振兴成果必将更加优质和丰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 苗慧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