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深化“品智京沪” 赋能创新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党建领航,深化党建融合,持续打造“品智京沪”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共融互促的党建模式,切实将优势资源汇在“链”上,将党员力量聚在“链”上,为加快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以“强链”夯实发展根基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政治领航、思想领航、战略领航,将“强链”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掌舵铸魂。

一是突出政治领航,把牢对党忠诚“方向盘”。公司各级党组织坚持学观点、懂原理、悟方法,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突出思想领航,强化理论教育“源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利用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金钥匙”。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等特色活动10余次,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践学30余场次,大力开展党员建功在京沪活动50余次,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显著提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领导班子聚焦制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题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余份,解决实际问题40余项,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分析问题的思想自觉更加坚定,打造高铁维管专业化公司的愿景目标更加清晰。三是突出战略领航,把握公司发展“指南针”。坚持以专业化维管公司为导向,全面跟进国铁集团供电系统修程修制改革,持续打造“高铁运维”品牌,绘就了“1123”发展蓝图,为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始终秉承“先树品牌、后闯市场”的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打造了智慧维新航标。近年来,京沪高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近6年未出现D类以上一般事故,率先在全路高铁上消灭了责任事故,年均故障件数和抢修延时较全路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46%和20%,特别是2023年公司实现了“三零”(零伤害、零事故、零故障)安全目标,高铁维管专业化影响力日益凸显。

(二)坚持固本强基,强化人才赋能,以“锻链”增强发展动能

公司党委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确保科技创新推进到哪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

一是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全面夯实基本组织。坚持“四同步、四对接”,刚性落实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应换必换”,配齐配强了专兼职党务人员,组织活力显著提升。持续开展“星级达标,晋位升级”活动和“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公司3个党支部获集团公司“五星级”党支部称号,推动了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赋能创新链夯实了组织基础。二是以运转完备长效为目标,全面健全基本制度。着眼于落实党建责任、强化党建保障等制度,建立“述、评、考、用”四位一体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每年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将创新创效工作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等挂钩,促进党建赋能创新链求实求效。三是以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和优秀年轻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健全“三型”人才管理机制,分层级建立人才库,实行强制分布、末位退出,打破了员工身份壁垒,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深化“双培养一输送”,坚持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专业技术和科技创新等重要岗位,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培养、交流机制,依托“中铁电化讲堂”“周五学习日”开展形式各样的学习培训和研讨交流,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科技研发中心,成立了7个“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室”,将工作室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通过导师带徒、技术交流、课题攻关等方式,为企业培育出一批高铁供电专业技术能手。

(三)坚持党建赋能,强化融合创新,以“融链”激发发展活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互融互促,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动能优势、发展胜势。

一是深化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全年召开15次党委会,研究议题85项,其中前置研究重大经营事项43项,并有多项科研创新项目被列入研究议程,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化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修订完善了两级党组织“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和权责清单,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实现了抓党建促生产、强党建促经营目标。二是建强科技创新堡垒。将党组织建设融入科技创新管理,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设计、调试攻关等关键节点,开展主题党日、创岗建区活动,引导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积极选树模范典型,以“缪弼东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成立科技创新党员攻关小组,针对生产痛点、难点问题,聚力攻坚克难,自主研发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装置校正系统”,实现了故障测距的精确校正,得到国家铁路局的高度认可,先后为数十条高铁提供校准服务,累计服务6000余正线公里。“缪弼东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铁路创新青仝工作室”“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近五年,公司累计获得集团公司“晓林奖”53项,北京市QC成果表彰20余项。三是激发创新创效活力。坚持从工作场所的改善、工作困惑的解答以及心理关爱等方面提供帮助,着力解决科技人才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设立了工作室助推专项资金,选送10余名工作室成员参加“清华大学新时代终身学习赋能计划”,为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爱企立功、劳动竞赛等评选活动中,积极向优秀科技人员倾斜,确保他们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营造重视人才、重视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近年来,2人获“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8人获“全国铁路青年科技进步奖”,2人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四)坚持协同联动,强化优势互补,以“补链”提升发展效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以构建党建共同体为目标,加强内外联动,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内部协同,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构建内部协同机制,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着力推动数据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与生产技术部门、商务管理部门的紧密合作,确保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并有效推向市场。针对接触网缺陷人工分析效率低、可靠性差的行业难题,研发出了“高铁供电4C检测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北京、济南、上海等多家铁路局商业化应用。二是加强党建共建,促进互利共赢。持续深化党建联盟,积极参与地方党建共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经常性与京沪高铁股份公司、国网安徽检修公司以及沿线供电段、桥工段等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通过联合攻关、技术交流等形式,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实现党建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牵头举办全国铁路“四电”专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启动会,“缪弼东职工创新工作室”赢得全国铁路劳模专家的高度赞誉。公司多项科研成果进入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川南智能建造科技展、赣深智能建造科技展等大型展会,成为智能运维的明星项目。

(五)坚持开放合作,强化产学研用,以“延链”拓展发展空间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手段,不断推动公司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生态圈。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共同推进高铁供电、智能运维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与上海大学联合开展“铁路接触网绝缘子清洗设备研发”等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提升了设备维护效率和线路运营安全。在数据中心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开办了研究生实训基地,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双向融合。近三年来,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5项,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二是深化外部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持续加大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投入力度,联合科比特公司研发了“高铁供电无人机精密巡检系统”,解决了高铁供电特殊设备的巡检难题,提高了设备巡视效率与质量。联合京沪高铁股份公司、铁科院、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探索出了国内首个整合武清数据中心、路网、外网的中心建设方案,实现运维生产作业数据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提升了公司在高铁维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六)坚持监督保障,强化风险防控,以“护链”筑牢发展屏障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推动各级党组织履行政治责任,严肃政治生活,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会,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重大会议上进行通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体推进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二是强化廉洁教育。建立廉洁从业承诺制度,大力推行“五谈五先”廉洁谈话机制,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打造“线上+线下”廉洁教育阵地,在公司公众号嵌入“清廉京沪”栏目,上传党内法规、廉洁教育专刊20余次。在党员活动室和各保养点悬挂廉洁自律警示语、家风家训展板,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规党纪,廉洁自律。开展“维管员工家属看高铁”活动,加强对员工及家属进行廉洁教育,营造“父母教育子女,夫妻相互提醒”的廉政氛围。综合运用警示教育大会、廉政教育专题党课、现场专项检查,再现同行业相关典型违规案例7场次,共1040人次接受教育,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紧绷“廉洁弦”。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始终坚持重拳出击,紧盯重点环节、重要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物资采购等4个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业务监督更加聚焦。在严惩腐败的同时,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深化精准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撑腰,激发和保护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大监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审计、财务、人事、法律等监督力量的专业优势,贯通党内监督、审计监督、企业监督,做深做细做实日常监督,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二、取得成效

(一)党建领航,汇聚磅礴发展之力

公司党委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公司党委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委,1个集体连续十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1个集体获北京市“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1人获得首都劳动奖章,4人受到股份公司表彰,33人受到全国铁道团委表彰,37人受到集团公司表彰。

(二)创新驱动,打造行业领先技术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公司在高铁供电、智能运维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研发的“故障测距校准系统”在全路全面推广应用,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铁路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工程建设技术发明二等奖;“高铁电流分布研究”“蓄电池在线状态监测”等获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高速铁路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产学研顺利转化,在各类铁路和地铁上进行了实践应用,得到了国铁集团及各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该系统先后获得2022年度IDC 未来企业大奖 「中国区未来运营领军者」卓越奖和「亚太区未来运营领军者」卓越奖、2022年度全国铁路青年创新科技奖、2022年中国中铁第二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特等奖、2022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认定一等奖。这些丰硕科技成果的取得,助推了京沪高铁维管公司的发展,引领了“智慧运维”方向。

(三)筑牢品牌,塑造卓越企业形象

在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坚持创新引领,扎实推进“品智京沪”党建品牌建设,在京沪高铁安全管理、生产检修、应急处置、科研创新等方面加强党建工作融合和创新,形成了岗号鲜明、堡垒突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责任担当的京沪党建品牌,最大限度地把党建品牌的价值使命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公司“品智京沪”党建案例在中企党建研究院和中国中铁党建期刊发表;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品牌节,获评“2023中国品牌节金谱奖·高铁智慧运维领导品牌”荣誉称号,树立了行业标杆,彰显了公司在智慧运维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刘俊良)

责编:周凯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