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 | 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开始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少人惊讶:“难道春节此前不是非遗吗?”可见在国人心目中,“年”承载着多么特殊和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不只是四时更替、万物更新,它更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赓续不断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凝结着华夏儿女最质朴也最热烈的情感归属。

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同的民族,各自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基因既是民族的标识,也是世界的财富。与世界共享“春节快乐”,放眼全球,如今,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可以说,春节早已经跨越国界。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官宣为“世界年”,春节成为世界普遍接受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吸收外来文化,更要以骄傲的面貌传播传统文化。而春节的申遗成功,就是对文化传播的有效回应。截至春节申遗成功,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典雅致的中式美学、绽放芳华的非遗瑰宝,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优秀、深厚积淀的载体,而包括春节在内的这44个项目可以说就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返璞归真,向世界展示东方文化,不需要花哨、猎奇,不妨还原流觞曲水的雅,呈现原汁原味的纯,讲述朴素真诚的情,而中国非遗与全球网友之间,或许存在着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诸多层面的隔阂,但通过“一抹中国红”,提炼出一种跨越山海共通的美学体验和文明互鉴。

“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春节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案例,映射着中华文明必将继续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春节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它只是新的开始,为中国故事注入新鲜持久的生命力,继续在世界舞台绽放中华文化之美。

(黄欢)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