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沉浸式观剧,京剧经典传承剧目《四郎探母》走进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交汇点讯 12月4日,正是秋末初冬的季节,伴着道路两旁金灿灿的银杏叶,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演员们来到苏州,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京剧经典传承剧目《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作为京剧传统剧目,可谓是家喻户晓。演出前,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的记者在后台见到了饰演佘太君的国家一级演员董源,并和她聊起了看戏。董源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看戏是需要“缘分”的。“有名的作品很多,但是也许你就看了一出折子戏就爱上京剧了,这得看缘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对于2024年,董源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忙”字。她告诉记者,这一年,剧团参加了不少“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类似的活动,还排演了新剧《花甲知县冯梦龙》,“感觉一直都在路上奔波,特别忙”。

杨四郎的扮演者李衍茂和记者也聊到了看戏。对于戏曲小白来说,如果想了解和学习戏曲,李衍茂建议,女生可以学习一下花旦《卖水》的片段,男生可以学习一下老生唱段的《三家店》片段,这些都是学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片段。“我们把经典剧目带到校园,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戏曲,认识到戏曲的魅力。”李衍茂如是说。

演出前,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还组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来到后台探班参观,一件件传统戏服的展示,让参与探班的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为了更好地体验传统戏曲的魅力,演出开始前,主持人还现场邀请了两名学生走上舞台,向青年演员学习京剧里马鞭这个道具的使用,这样的体验对于第一次接触戏曲的人来说,也是十分有趣的。

随着悠扬的胡琴声响起,首先登场的便是《四郎探母》中最经典的折子《坐宫》,铁镜公主与杨延辉小夫妻之间的“逗闷子”生动有趣,杨延辉高亢的嘎调“叫小番”引来现场师生们的叫好声。

演出结束后,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观众,听听他们对戏曲的看法。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数媒系的刘亚玉老师向记者分享了一些她与戏曲的故事。作为数媒系的老师,刘亚玉平时也会接触一些传统戏剧,包括昆曲、苏剧、京剧等地方戏。她认为,传统戏剧之所以可以流传百年,最大的魅力主要还是因为它在叙事抒情的结构上、在表演形式的配合上所具有的完整性,尤其在多年传承中的去粗取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让这些传统戏曲、传统剧目成了经典。“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戏曲,接触戏曲。“这对当代年轻人的美育德育培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刘亚玉这么说。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2024级的学生张梦洁告诉记者,她是主动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能有幸到舞台上跟青年演员学习京剧里的姿势,让她十分兴奋。“看起来觉得很简单,但是实际表演起来一点也不简单,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同时张梦洁也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参加类似的活动,“沉浸式”“体验式”看剧的感受很不错。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2024级的学生管苏尹在看完了《四郎探母》后,表达了对传统戏曲的喜爱。“我老家那边,黄梅戏、越剧都很流行,我自己是很喜欢看京剧的。”她觉得,《四郎探母》这个剧目,反映了夫妻情、母子情、家国情,且行当齐全、人物关系丰富、剧情有趣,这是《四郎探母》久演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她也希望明年还能看到“戏曲进校园”活动带来的新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廉昕朦 王苏禾 实习生 戚曦萱/文 高鑫/视频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