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民生粥|二手房交易升温,契税新政效应持续显现

这一周,各地房地产交易中心迎来汹涌的人流。契税新政实施首周,之前等待新政落地的购房者在这一周集中办理过户。契税新政为购房者省下了真金白银,也让二手房交易热度持续升温。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份,20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套数达到140197套,环比增长11.7%。

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房地产交易大厅。

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住房契税政策调整,面积90—140平方米的税率变化最大,首套和二套房税率均降至1%,相比此前的政策,该面积段税率下调了0.5%—1%。目前,契税新政已正式执行,之前等待新政落地的购房者,现在过户缴税能省下多少钱?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12月1日起全国开始实施房地产交易契税优惠新政策。12月1日至5日,全国共有36.4万户购房家庭申报享受了契税税收优惠,累计减免契税84亿元,户均减免2.3万元。

其中,个人购买140平方米及以下家庭唯一住房和第二套住房优惠政策减税74.1亿元;个人购买140平方米以上家庭唯一和第二套住房优惠政策减税9.9亿元。

政策实施后,个人购买住房享受1%契税最低优惠税率的家庭比例,达到全部受惠家庭的92.4%,较政策实施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

“有10月份就已网签的客户,特地等到12月来过户。”一位中介经纪人透露。12月2日,房地产交易税新政实行首个工作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房地产交易中心早上九点就已经排起长队。传统淡季,上海楼市不淡。继11月二手房成交量创下近44个月以来新高,上海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迎来大客流。

此次楼市税收优惠落地后,上海浦东、闵行等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业务受理量增长最为明显。一位中介现场告诉记者,12月1日当天,浦东房地产交易中心缴税办证业务受理了500多人,而平时一天只有200多人,业务量已经翻倍。

“契税新政策受益最多的户型段主要是90—140平方米,并且这个面积段内的二套住房能够省下的钱更多。”在杭州市民中心,资深中介经纪人老张说,他有一位客户,买的二套改善住房,今天过户,契税实打实省下6万多元。“这套房子面积120平方米,总价600多万元。按照之前政策,买家需要缴2%的契税近13万元,新的政策只要缴1%。”

但目前二手房成交仍然以90平方米以内的刚需为主,90—140平方米面积段在二手房市场上占比同样不大。杭州贝壳研究院二手房数据显示,11月杭州成交的10429套二手房中,刚需仍是市场的绝对主力,9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占比高达50.4%。

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房地产交易大厅

南京也是如此。根据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统计,11月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量7328套,从成交面积段来看,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占比62%,90—120平方米户型占比24.5%。从成交结构上来看,300万元以内房源成交累计占比81.4%,其中100万元—200万元占比最高,达43.9%。大户型占比有所下滑。

随着契税新政的发布,这种情况正在有所转变,改善二手房源成交走俏正成为一个趋势。我爱我家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杭州90—140平方米面积段房源的成交占比已连续7个月逐月上升,11月份已经达到35.7%,环比10月增加1.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二手房改善市场还在进一步升温。

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购房需求的释放。12月1日至5日,全国房屋交易累计申报55.3万套,同比增长24.8%。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比分别增长62.2%、87.2%、27.5%和66.4%。

二手房成交量是市场活跃度的“晴雨表”。时隔20个月,杭州二手房月成交量再度破“万套”。杭州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杭州市区(含富阳、临安)共成交二手房10429套,环比10月的9120套增长14.4%,同比去年11月的8801套上涨18.5%,创下20个月来的新高。南京二手房成交7328套,环比上涨13.2%,成交均价环比上涨2.7%,市场量价齐升!

上海的二手房交易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根据上海房产交易中心官网“网上房地产”数据,11月份,全市二手房(含商业)交易总量达27050套,环比上涨11%,不仅超越6月成为全年二手房成交最高的月份,也是自2021年3月以来,单月交易首次突破2.7万套大关,远超楼市荣枯线1.5万套。

如何看上海二手房成交活跃现象?业内认为,一方面是“沪七条”新政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房地产交易税调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现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最宽松’时期。”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说。

今年9月29日晚间,上海六部门在“沪九条”的基础上再度出台重磅楼市政策,在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的同时,优化信贷政策、调整住房税收政策等7项内容,业内称之为“沪七条”。随后的11月18日,上海明确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后,个人住房交易的契税、增值税以及个税迎来全面下降。从目前市场上各类交易结构来看,无论是刚需、首次改善还是高价房,都在逐步向好。

12月1日实行的房地产交易税新政,对于个人购房者,这一波调整,集中于契税、增值税、个税三大方面。其中,契税是八年以来首次调整,最为社会所关注。此外,从去年开始上海陆续推出房地产市场调整举措,同样为如今的楼市表现做了铺垫。

楼市新政的效应还在持续显现。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预期得到改善,近三分之二房企认为政策效应能持续3个月以上;近四成企业认为,购房者预期趋于乐观。结合记者从房地产中介业务部门反馈,目前,购房者的购买意愿度和决策时效明显增强,购买周期由7至9月份的平均3个月大幅缩短到1个月左右。

在成交持续放量的情况下,一些购房者也冒出了“接下来是否会涨价”的想法。

“不同群体对于市场前景有不同的判断,有人看多,有人看低,这正是一个健康、正常发展的市场应有的表现。”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二手房交易热建立在“以价换量”的基础上,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心态都比较平稳。目前,上海二手房的成交价格相比2022年高峰期,约为当时的70%。

多位购房者告诉记者,楼市成交量回升,议价空间还在。根据太平洋房屋数据,“沪七条”实行两个月以来,降价出售房源占出售总量的16.7%。

一般来说,在房地产市场中,成交量的变化通常在房价的变化之前出现,也就是常说的“量在价先”。如果成交量持续上扬,挂牌房源减少,供应量降低,在需求不变或者上扬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涨价的可能。但在卢文曦看来,上海二手房的挂牌量依然很高,并且还在持续增加,这说明供应量充足,庞大的供应量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目前还不具备涨价动力。

年轻人的快速决策,是不是非理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限购政策调整,越来越多年轻购买力加入买房队伍,他们对个人的居住需求更加明确,能非常熟练地掌握二手房交易App。在App上筛选、看定偏好的区域和户型,再到实地走访体验,很快就能做决定,整个过程高效快捷。这种快速决策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基于对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和个人需求的清晰认知。

很多人想问,这波市场暖意能持续多久?上海链家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杨雨蕾说,由于政策持续“给力”,购房者交易成本降低,信心得到提振,预计12月份政策生效后,成交会有进一步增长。

整理:刘霞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潮新闻、上观新闻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