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坚持育人导向 强化精准资助

国家奖助学金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工作正逐渐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如何在精准资助基础上发挥育人作用,成为高校优化资助育人机制的关键。

构建院校资助协同配合机制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应将重心落实在人才培养上,以全方位的保障机制,实现精准资助与立德树人的融合。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资助运行涉及党委、教务、财务、后勤、就业指导等部门,应成立校级“奖助学金评定小组”,以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工作,并动态更新调整困难学生数据库,确保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各学院成立院级协作小组,主要完成资助资格初审、评议、推荐等事宜,确保资助工作落实到位。

培育精准资助管理团队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管理团队是高校精准资助的实施主体,应由校领导、各部门领导成立资助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项目评审等工作;由校级、院级管理人员成立资助执行团队,负责政策传达、资格评定、材料审核等工作;选拔学生成立资助协管队伍,负责资料搜集、信息传递、动员等工作。此外,邀请专业技术人才负责资助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维护,为后续资格审核认定、信息追踪监测等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完善精准资助体系建设

国家奖助学金精准资助机制包含资格认定、资金分配及资助方式选择等内容。高校应完善评价指标量化分析,尝试依据在校消费、家庭状况等指标建构数据模型,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考察并科学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学生纳入资助数据库;以关键词搜索等方式,进一步精准筛选出特殊困难群体信息。

健全精准资助监督管理机制

健全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应以育人为导向完善资助监管机制。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监管部门应深入院校开展调研工作,通过监管资格评定过程,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同时,高校应定期开展年度资助审计工作,通过对奖助学金申领人的资金用途进行追踪,确保每一笔资助真正用于改善困难学生生活。

实现精准资助与育人的有机融合

高校在实施精准资助的同时,应通过定期沟通、密切关注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增加心理疏导、正向鼓励等措施,实现经济资助与精神扶贫的协同发展。同时,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应逐步调整为发展型资助,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发展;通过优秀受助学生评选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奋斗经历及成功经验,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吴以立(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665〉阶段性成果)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