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苏州姑苏区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交汇点讯 12月9日上午,记者从苏州市姑苏区委宣传部获悉,该区报送的“赓续古城历史文脉 焕发江南文化魅力——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实施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从全国数百个案例中遴选而出,成功入选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成为“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三大典型案例之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由学习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以“十六个方面战略部署”为框架,采用一个专题涵盖多个案例的框架结构,全书16个专题、45个案例。案例聚焦新思想、反映新实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着力突出典型性、创新性、启发性、可借鉴性。

其中,“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题包含河南省开封市、苏州市姑苏区、福建省屏南县三地案例。苏州市姑苏区案例从以顶层设计、机制创新为基础赓续城市文脉,以民生福祉、群众意愿为根本赢得百姓支持,以敬畏历史、珍视文化为原则保护遗产遗存,以嵌入生活、融入时代为关键实现活化利用等四个方面,讲述了该区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的成功实践。

32号街坊位于姑苏区古城西侧,总面积24.34公顷,总建筑规模24.77万平方米。作为明清时期官署集中地,这里基本延续了明清以来的名称、走向、格局,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共有省市文保单位7处,控保建筑7处,总建筑面积约1.97万平方米。街坊内包含22栋零星居民楼和约300个传统民居大院。

文中写道:苏州市姑苏区实施的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创造性将古城保护更新提升同保护活化文化遗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统一起来,以“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并举、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生的古城复兴之路,是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益探索,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座老宅就是一段历史,一片街坊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1986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确定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城市发展策略。苏州依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将古城区划为54个街坊,把“街坊”视为历史地段开展古城保护实践,32号街坊由此得名。之后,苏州以街坊为空间单元编制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相关保护实践行动坚持至今,古城风貌延续至今。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市姑苏区近年来紧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定位,携手苏州名城保护集团,积极探索创新以“微更新”推进老旧街巷改造,逐步从过去对古典园林、古建老宅、历史街区等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拓展至对古城成片区域的保护、修缮、整治、管理、运营,实现古城保护更新“由点至线、由线至面”的纵深推进,面向全国展示了苏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特色亮点、创新做法、突出成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雨薇

责编:李仲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