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老胡论见 | 放宽“不得在公交车内进食”规定,“微调整”彰显“大进步”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最近,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乘车守则(征求意见稿)》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其中,根据市民“放宽不得在车厢内进食要求”的建议,将原相关内容进一步细化为“不得在车内饮酒及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而携带宠物乘车的建议未被采纳。

不让乘客在公共交通上进食,这是各地惯常的做法。确实,公共汽车的空间不大,只要有一个人在吃东西,气味就可能飘到车厢的每一个角落。另外食物的碎屑、包装袋等还会造成污染,万一不小心造成饮料泼洒,就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不光增加公交公司的工作量,更重要的还是让乘客的体验感变差。正因为如此,一般城市公交都禁止乘客在公交车上餐饮。

禁令之下,虽然车厢的气味没有了,环境也好了,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赶公交的上班族,他们的时间很紧张,有时就想在乘车途中把早饭给对付了。还有一些老年人和特殊病人,可能需要少食多餐,或者时不时喝点饮料,禁令就会让他们很受伤。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各地市民都对一刀切的禁令颇有微词。

这一次,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听取市民建议,放宽了禁令,把“不得在车厢内进食”,调整为“不得在车内饮酒及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却在权衡市民诉求与民众安全、公共利益三者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

事实上,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只会顾此失彼,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留下隐患。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经常倾听群众意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才能实现精细化治理、高水平治理,也才能体现出城市的温度。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AI胡波

统筹|唐澄 杨丽

剪辑|陶蓉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