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上出现了不少售卖珠宝饰品的商家,由于价格亲民而且附有“珠宝鉴定书”,因而吸引了大批买家,生意相当火爆。但最近有人把网购珠宝送往“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进行二次鉴定后,发现商家所称的“和田玉”实际是玻璃制品,“玛瑙”也不过是普通的玉髓。
本该是证明珠宝身份、价值的鉴定书竟然是废纸一张,甚至还成了销售假冒伪劣珠宝的帮凶,令人大跌眼镜。更加令人震惊的是,眼下的“珠宝鉴定书”也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不仅很容易就能从网店买到,而且大多还能提供“个性化定制”。你只需要发送实物照片,自己估算一下重量,店铺就可以提供“远程鉴定”,而且你要什么鉴定结果,证书就写什么结果。收费也不高,20元起步,最贵也不过百元。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珠宝鉴定书”既有钢印,又有鉴定机构网址,还可扫码查真伪,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由于珠宝本身价值较高,绝大部分消费者又缺少鉴别能力,通常都是由相关鉴定机构出具的珠宝鉴定书作为交易依据。我国对于珠宝鉴定机构的审批极为严苛,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从业人员也必须具有珠宝鉴定师的资质。可能正因为发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也纷纷搭建自己的“野鸡鉴定机构”,向外大肆批发所谓的“珠宝鉴定书”,借机谋取暴利。一些售卖假冒伪劣珠宝的商家明知道自己的产品经不起权威机构的检验,于是只能花钱从“野鸡鉴定机构”购买证书,借以鱼目混珠、瞒天过海。
要避免在购买珠宝饰品时“踩坑”,消费者需要睁大眼睛,尽量避免从旅游景区和路边小店购买,也不要贪图便宜盲目网购。购买时注意核对证书与实物是否相符,出具证书的机构是否正规,并保留好购物发票等证据。网络平台、市场监管部门、地矿部门、公安部门也应负起相应的责任,一起行动,彻底治理珠宝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和珠宝鉴定领域的乱象,擦去“珠宝鉴定书”上的“灰尘”,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消费权益得到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