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南通开发区·细节里的40年⑧|空气好不好,鼻子说了算

编者按 四十载风华正茂,奋斗者岁月如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偏僻江滩起步,迎应时代大潮,不懈风雨兼程,现已成长为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在23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走在前列。

知微方能见著,细节更显其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团队走进南通开发区,深入车间厂房,探访科研载体,对话干部群众,采撷鲜活故事。透过一个个“切片”,解码南通开发区何以“能达”。系列报道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首页“细节里的40年——聚焦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专栏推出,敬请关注!

11月28日,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马继炜开车上班,下意识打开车窗,“这样可以闻闻沿途的气味。”

察觉到记者脸上的惊讶,马继炜笑着解释,这是他的“第二职业”。2022年6月,马继炜报名成为南通开发区首批聘用的12名民间嗅辨师之一。从此,他的鼻子便全年无休,一闻到异味,就与当地网格员、或者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联系。

民间嗅辨师,闻出了啥?

南通开发区通达路,是马继炜的上班必经之路,两边分布着多家化工企业。“有一天,开车到这儿我就觉得不对劲,空气里有味儿!”马继炜回忆,他立即开车找寻气味的源头,最终锁定一条小路边上的几家企业。确定范围后,他向该区域网格员发送情况。

“第二天再走这条路,就没有闻到异味。”马继炜告诉记者,两年多来,他反映的问题都能在一两天内得到解决。在他看来,“嗅辨师”只是一个称呼,要干好这件事单靠鼻子还不行,必须眼睛盯着、耳朵听着,成为移动的“监测站”。

由附近居民、企业员工组成的“民间嗅辨师”团队,工作内容包括异味识别、现场勘查等。2022年6月,南通开发区自加压力,在全市率先创建“无异味园区”,要求在国家强制环境管理标准之上,做到园区、厂界内闻不到“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将群众感受作为“无异味园区”创建重要指标,在开发区生态环境局指导下,众多企业积极创建“无异味工厂”。

11月28日,记者来到占地面积1700余亩的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环保总监刘卫卫指着连接各生产车间的管廊介绍,“最粗的那根直径有1.1米。所有生产流程产生的废气都要通过管道进入焚烧装置,无害焚烧后再排放。”

不远处的烟囱里飘出缕缕白烟。记者深吸一口气,没有闻到异味。刘卫卫介绍,有机气体经过焚烧都转化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无害气体。废水也全部密闭处置,防止气味外溢。

针对化工、船舶、油品仓储等重点行业,陆续开展废气专项治理,2022年7月至12月,南通开发区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同比下降36%;2023年,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同比下降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25.8微克/立方米,在南通7个国控站点中排名第一。

马继炜告诉记者,现在即使走在南通开发区化工企业最集中的老洪港工业园区,也基本闻不到异味。“作为一名嗅辨师,看着生活工作的地方环境越来越好,我特别自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磊 李世杰

责编:徐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