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历史记忆传承人陶心怡朗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黄桂兰回忆资料 | 历史有声①

编者按:

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发起“历史有声:南京大屠杀史料线上接力朗读”活动。

这是一次“为历史留声”的互动,读珍贵史料,用我们的声音唤醒记忆,追寻人性之光。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声音接力”,面向全球、长期开展,让更多人聆听和铭记那段不容忘记的过去。

这也是一次“以声为媒”的记忆实践,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外国友人、海内外学子和各地市民纷纷参与,声音的元素不断延续和丰富,汇聚成铭记历史、呼唤和平的强大洪流。

让我们一起聆听!

朗读者:陶心怡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我的太太(外曾祖母)黄桂兰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她告诉我,当时为了吃口热山芋,她差点被日军杀了。

以下为黄桂兰老人的回忆资料

1937年12月,我14岁,跟家人住在江宁。那天早上,我想吃家里的热山芋,就和妈妈、表姐从躲藏的村子里跑回家。没想到刚煮好第一锅山芋,突然听见一声枪响,日本鬼子进村了!好心的邻居把我和表姐用绳子吊上阁楼,外面用稻草掩盖。妈妈躲进了隔壁人家的一间小黑屋,日军一脚踹开门,没有发现黑暗中还没来得及躲好的母亲。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死里逃生了。日军离开村子后,我走到外面,发现整个村子都变样了,房子被烧,东西被抢,乡亲们的尸体倒在路边,一个老人被刺刀刺破了肚子。后来,我把这些事讲给我的女儿、女婿、外孙、重孙女听,让他们知道这段日子的苦难。

陶心怡:我的专业方向是展示设计,我经常会和同学朋友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不仅学习纪念馆的展陈布局,也学习这段历史。作为幸存者后代,我有责任把这份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策划:朱威

统筹:韦伟

文字:樊玉立  刘艳元  饶梓平(实习生)

视频:刘畅方达

美编:郑玲玲

全球征集令|历史有声!南京大屠杀史料线上接力朗读活动邀您参与(欢迎您的参与,投稿方式请点击查看详情)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