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部门对溧阳新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新能源风口还未到来、竞争并不激烈时,溧阳就主动出击、超前布局,通过优质服务等大力招商引资。正是凭借这种快人一步的前瞻性,在2020年全国动力电池市场“大爆发”时,溧阳才能站上新能源产业的“风口”,发展格局为之一新。从乘风、造风到顺风,溧阳见“风”使舵、顺“风”而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实践给人启迪。
观风向而转舵,才能舟行平稳;不观风向而转舵,船就可能倾覆。对船老大来说,见风使舵,顺风而行,至关重要。同样,能否根据“风口”调整地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策略,恰如其分地见“风”使舵、顺“风”而为,关乎地方发展。试想,如果不是溧阳先发制人,在新能源风口初现端倪、刚见苗头时,主动出击找到宁德时代,恐怕不会有后来溧阳在该产业上的快速崛起;如果没有先发先至的战略布局,也很难有当地在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电动交通等产业上的加速崛起。
当前,全球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日趋激烈,“风口”产业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从产业自身规律看,其发展越来越像是“摸不到石头的过河”,颠覆性技术普及时间越来越短,科技到技术再到产业的“窗口期”越来越窄。在产业发展上,地方如果惯于“后知后觉”,很容易“建成之日”就是“落后之时”。揆诸现实,从南通的船舶海工、常州的新能源到无锡的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无一不是找准了产业“风口”,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恰如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所言,这个机遇窗口期“抓住了就是‘风口’,抓不住就是一阵风”。可见,能否把握住行色匆匆的“风口”,是地方发展的“关键变量”。
当然,见“风”使舵并非盲目追“风口”。那种把合肥等地的成功归功于“豪赌式风投”的声音,显然是失之偏颇的。踩准行业发展“风口”要“适度超前”,而非“过度超前”,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外部市场环境,而非盲目追新逐热。否则,盲目追赶“风口”,一旦产生诸如回报周期长、产业同质化严重等,就有可能带来产业泡沫破灭等风险隐患。比如,此前不少既无高端人才、又无成熟产业基础的地方盲目上马芯片项目,最终导致产业“高开低走”,甚至项目烂尾。不少地方只看到光伏“朝阳产业”性质,争先恐后招商、盲目乐观扩产,最终导致供需错配、产品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产业“跌跌不休”,似锦繁花不再,徒留一地尴尬。这些产业类型都是不少地方所珍视的“风口”,但由于脱离实际、与市场脱节等原因,导致要么缺乏足够资金、技术等要素,要么造成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影响产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成色。
抢抓“风口”无疑是不少地方发展产业大获成功的密钥,但总结反面案例,一些地方对“风口”不可谓不重视,为何却依旧滑向冒险、失败边缘?追“风”能力的高低、追“风”机制是否健全等,是重要决定因素。抢抓“风口”重在强化市场敏锐性,提升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当然,如果仅从字面理解,过于强调“风口”效用、过度干预市场,甚至指望借风投之机“一夜暴富”,无疑会走向市场反面。从这个角度看,抢抓“风口”,当然是强调地方要适度超前布局,有产业招引和布局的敏锐度、前瞻性,但通过改革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等资源要素自发流向“风口”,无疑是见“风”使舵的更高要求。
(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