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记忆是火炬,照亮前行路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些年,国家公祭日从最初的一项国家性纪念活动,逐步成为全世界共同探讨和平与爱的契机。这不仅是对30多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人类和平未来的殷切期望。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凋零。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32人,他们已是耄耋之年,每一位老人的离去,都是一段鲜活历史记忆的消逝。然而在这些年间,一批又一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来自不同年龄层,有着不同经历,却都怀着相同的使命感。他们或是幸存者的二代、三代甚至四代,以家族传承为纽带,将那段黑暗岁月中的故事娓娓道来;或是被这段历史震撼的年轻人,主动投身于记忆传承的伟大事业中。

这其中,“00后”大学生蒋秉錞,作为幸存者陈桂香的曾外孙,凭借自己播音主持专业的优势,立志用声音传播历史,让太奶奶的经历被更多人知晓。任颖老师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历史记忆传承,还引导儿子于恬祥成为小小讲述者,将家族故事在校园中传播。还有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她多次作为志愿者,为中小学学生讲述那段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则通过出版父亲的回忆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将个人和家族的悲痛历史传递给更多人。更令人感动的是,传承人的年龄层越来越广,从耄耋老人到“00后”少年,共同组成了记忆接力的坚实队伍,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队伍中来,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方式讲述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记忆是火炬,照亮前行的路。传承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记住痛苦的过去,更在于让这种记忆化为追求和平的力量。面对国内外无数人,我们通过讲述、书写、教育等方式,让世人了解更多真相,也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从灰暗的记忆转化为跨越时代的警示。

学校教育成为传承记忆的重要阵地,从编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到开展各类历史教育课程,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历史的沉重与和平的珍贵,这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是对遇难者的庄重告慰,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宣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这些年,我们通过铭记历史、传承记忆,在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更向世界发出了捍卫和平的坚定声音。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高擎记忆的火炬,让和平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也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永不再现。(范杰逊)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