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龙港,坐落于南通市海门区南部的长江之畔,因青龙河而得名。
青龙港的历史可追溯至嘉庆十一年(1806年),它作为海门境内长江第一渡,开启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辉煌篇章。光绪十四年(1888年),青龙港与上海通航,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苏北地区重要门户的地位。抗战前夕,上海轮船公司的航线客轮多达11艘,见证了青龙港的繁荣与繁忙。
20世纪70至90年代,青龙港迎来了其最为辉煌的时期。长江航线与内河航线交织,日均旅客流量超过8000人次,全年旅客流量高达300多万人次,货运量也达到了惊人的60万吨。青龙汽车站与青龙船闸成为当时南通地区最为繁忙的交通节点,人流物流在此交汇,形成了青龙港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随着长江水道淤沙堆积,航道变窄变浅;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长江下游架起多座跨江大桥,提高了通勤的效率和便捷性,青龙港的客货运功能逐渐失去,1999年4月5日最后一班客运航线停运,2002年11月青龙港至牛棚港的崇海汽渡搬至海门经济开发区,青龙港结束客运使命。2021年,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全面启动,着力凸显张謇文化和青龙港老码头的工业文化。百年老码头重获新生,成为火爆海门的“小外滩”,成了抚今追昔的休闲观景地和新晋网红打卡地。
青龙港,这座见证了海门沧桑变化的百年老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文字:刘霞
图片:海门民政
设计:王言予
翻译:卫鑫
鸣谢:南通市海门区地方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