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时论|抓住宏观政策加力的机遇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整体效能。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重大判断,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抓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肩负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大责任,江苏该怎么看、怎么干?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系列表述不难看出,中央在宏观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明显加力。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向经济大省发出了奋发有为的动员令,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把握“更加积极”“适度宽松”等新词释放出的信号,更要全面准确理解宏观政策变化背后的“时”与“势”,切实抓住宏观政策加力的机遇期。

对未来要有充足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表述、新提法之所以引发热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在概念和数据上有了突破。就拿会上提出的“提高财政赤字率”来说,我国为防范财政风险,长期以来将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美欧等国的财政赤字率早已超过3%,我国一直到现在才松绑,说明我们拥有更强的战略定力,政策储备的“弹药”也更多。跳出细节看趋势,我们过去几年能在自加压力、自我设限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充分证明了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完全有能力应对与化解风险挑战。随着宏观政策加大刺激力度,明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了机遇与可能。

对困难也要有充分准备。随着外部压力持续加大,宏观政策随之调整加力,也预示着未来的风起浪涌。对江苏而言,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省之要,但相关产业明年大概率会受到美国对华增加关税的影响冲击,某些产业面临的困难程度可能大大超出以往。因此,能否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转化为对冲风险的政策供给,能否在宏观政策变化趋势中找准扩大有效需求的现实抓手,能否在变与不变中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一个个“能否”,是发展之问,也是担当之责。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找到发展的确定性,靠的是干部担当作为,靠的是全社会的坚定信心。无须讳言,信心不足的现象当前仍然存在,特别是某些行业惯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观察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得出的观点结论脱离了实际情形。事实上,每一次时代巨变的回响,都将打破旧的经济学说,建立新的经济理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中国经济的大市场、新动能、强韧性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既不回避问题、不惧怕斗争,又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才能将信心锻造得坚实如磐。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面对宏观政策加力的机遇,我们既“等不得”也“急不得”。一方面,要追求效率、抢占先机,将政策落实的重心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工作上,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另一方面,要稳妥推进、标本兼治,政策安排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公平和效率,充分激发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的协同效应,为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证。

(袁媛)

责编:杨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