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中国版“星链”发射成功!与马斯克星链(Starlink)有什么不同?

交汇点讯 12月16日18时许,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是来自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SatNet)国网(GW)星座的首批低轨互联网卫星,也被称为中国版“星链”。这标志着中国星网正式迈入低轨互联网星座建设阶段,开启了我国在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布局。

“这是中国第一个卫星互联网计划,也是由国资委直接出资建设的中国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航天专家介绍,国网星座又称为GW星座,是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航天工程。中国星网计划通过部署大规模低轨卫星,为全球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服务,与国际巨头如SpaceX的星链(Starlink)竞争,同时为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技术保障。本次发射是中国构建自主可控全球卫星互联网的重要里程碑。

GW星座包含两个子星座:GW-A59和GW-A2星座,形成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卫星星座,未来将推出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模式。GW星座共计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其中GW-A59子星座6080颗,分布在500km以下的极低轨道;GW-A2子星座6912颗,分布在1145km的近地轨道。

​根据测算,400—2000公里的近地轨道内理论上可以容纳的卫星数量为60000颗,目前正在运行的近地卫星则有4800颗,近地轨道资源变得越来越抢手。根据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介绍,GW星座计划此次发射,也是中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行的第二次发射任务。

那中国星网(GW 星座)与SpaceX马斯克星链(Starlink)有什么不同?航天专家表示,两者目标相似,均致力于构建大规模低轨道卫星互联网,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接入,重点服务偏远地区、海洋等传统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两者的技术架构都采用低轨卫星(LEO)星座,具备高密度、低延时的通信能力,并结合地面站和激光通信技术提升传输效率。两者都广泛用于物联网、航空、航海、国防、应急通信等领域。

不同点在于部署规模,马斯克星链计划部署超过4万颗卫星,现已发射超过5000颗。中国星网目前规划卫星规模约1.3万颗,起步阶段卫星数量较少。马斯克星链采用国际通用的通信协议,服务面向全球用户,已有较为成熟的终端硬件。中国星网基于自主通信技术,注重网络安全和信息主权,对国内用户提供本土化支持。马斯克星链重点服务全球商业市场。

中国星网更注重国家信息安全、网络强国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服务中国及合作伙伴国。目前,马斯克星链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商业服务。而中国星网刚启动首批卫星部署,商业服务预计仍需几年时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