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虽然学校初衷是激励学生,对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者给予就餐奖励,但这种以成绩划分就餐区域的方式,实则失之偏颇。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然而,将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划分为“学霸”和“非学霸”,并给予不同的待遇,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违背。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加剧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因为被贴上标签而产生自卑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同。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潜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非仅仅追求成绩上的“数字”。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长,成绩只是衡量他们学习成果的一个方面,不能以此片面地定义一个学生优秀与否。正如一句话所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的能力,它将会一生都认为自己愚笨不堪。”因此,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展现才华。
必须强调的是,考试成绩只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它不应成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首先应摒弃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取代单一的成绩评价,营造积极健康、包容多元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