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以设计创新驱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随着知识经济逐渐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文件均明确指出,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加快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影视、艺术、创意、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与之相关的多项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新举措。设计创新能够通过提升制造与服务的价值,为文化消费提供新的方向,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从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培养高质量设计人才等方面入手,以设计创新驱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链

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利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创新整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文化产业集群与服务设计内容。例如,在我国多数城市中心都存在旧建筑群,从设计创新角度出发,可以精心设计与规划旧建筑群的核心历史元素、艺术元素,针对旧建筑群开发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体验中心。不同省份可以根据本土文化与时代特征,发挥设计创新力量,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链。以构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为核心,实施文化项目倍增计划,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头部企业实现合作,建立文化创意园区。目前,浙江省已建成20多个文化创意园区。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本土文化融入动漫、游戏、影视、演艺、旅游等细分行业,围绕民众日常娱乐生活形成产业链。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企业要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改良广告营销模式、健全企业价值体系等方式,提升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附加值,形成综合实力较强的自主品牌。同时,各省政府也应当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结合中央文件制定更符合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指导方针。在具体方针指导下,政府应当积极建设具有公共知识产权的IP矩阵,并引导文创IP“走出去”,使本省公共知识产权形成特色品牌;联合企业建立文创主题乐园,开发数字内容,持续丰富品牌内涵,赋予品牌生命力。

培养高质量设计人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设计人才,是具有扎实设计水平、深厚文化素养、较强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各省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鼓励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程或专业。针对设计类高校,应当积极推进“设计+”的跨学科体系构建,促进设计课程与商管学科、文化学科实现深度融合。同时,注重深化校企合作,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学研合作平台,使设计类专业学生与文化创意企业产生联结,保障培养出的设计人才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各地高校还应当注意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优化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采用梯队培养方式,在大中小各级学校中融入文化创意活动,不断发掘、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队伍。此外,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D渲染技术等先进数字化手段融入专业教学中,使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始终与时代接轨。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特性,也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新经济特征,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一定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但也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链不足等问题。想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的多元参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与艺术相结合、艺术与产业相结合,利用设计创新提升品牌、增进盈利的特性赋能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陆 泉(作者为南通大学副教授)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