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疆多地迎来新一轮降雪,大如鹅毛的雪花为天山山脉披上了梦幻白纱。除了静谧诗意的图景,这里还有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在雪山上驰骋,马术爱好者以“天马踏雪”上演力与美的较量,还有中小学生在冰场上你追我赶,尽享冰雪乐趣。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跟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热雪新疆”采访团,感受在这个最冷的季节,新疆如何迎接独属于冰雪的“热浪”。

冰雪“上新”,滑雪场“热力满满”
12月16日,位于水西沟镇的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滑雪场里,14台造雪机轰鸣,洁白的雪花缓缓覆盖在蜿蜒的雪道上。
该度假区负责人介绍,新疆处于冰雪黄金纬度带,冬季雪期长、雪质优,雪花像面粉一样松软,被称作“粉雪”,是滑雪爱好者最喜欢的一种雪。度假区内设有全国最宽的初、中级雪道,以及玄奘大道、非常道等富于挑战性的高山雪道,吸引了全国各地滑友们前来打卡。
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今年雪场再度扩容,不仅新增了86台造雪机、4千米造雪管线以及一条缆车,还推出了高空滑索等20多项运动,度假区的滑雪教练增至200多人。新增停车位近1000个,扩大了雪道和夜场开放范围,让滑雪爱好者有更多选择。
同为5S级滑雪场的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坐落在天山脚下,7条雪道沿天山山脉绵延而下。“开板”这半个月以来,客流量达1200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副总经理刘洋告诉记者,该滑雪场不仅具备滑雪、培训、赛事等多种功能,还拥有全疆唯一一条赛事级U型雪道及全疆最大的室外冰上运动场地。承办过“国际雪联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天池站比赛”等全国和国际性滑雪赛事。
在刘洋看来,滑雪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在冰雪的世界里找到乐趣,挑战自我。今年雪场新建了单板公园,对雪道灯光进行全面优化,打造夜场滑雪,另外还增加了雪地火锅、音乐现场、歌舞演艺、汉服旅拍等项目,引入了新能源充电桩和集装箱咖啡屋,提升游客体验度。
得益于冰雪文化,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约11公里的葛家沟村“雪村”也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在这个冰雪乐园中,除了雪雕,还有大型冰挂、花灯,游客可在透明球形帐篷里,一边观赏雪景,一边围炉煮茶;还可以去体验雪地越野摩托、皮滑圈,雪地坦克、马拉雪橇等雪上娱乐项目。新疆雪村负责人郭长治说:“今年在去年基础上升级更新,增加了很多非遗的表演项目,包括万人蹦迪、篝火、打铁花、火壶等,预计今年要突破5万多。”
“一米高度”,为孩子种下“热雪种子”
走进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中学,几十名小学生正在冰场上你追我赶,尽享冰雪乐趣。
水西沟中学的体育老师玛依拉·力亚斯介绍,学校有着20多年开展冰雪运动的历史,从着力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到全员普及,如今冰雪教育已经成了特色课程。所有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基础滑冰课程,之后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进入学校的速滑队、冰球队或花样滑冰队。

每周90分钟的轮滑课是四年级迪丽娜尔·沙尼瓦尔最喜欢的课程,经过三年的学习,她从滑雪小白成长为“雪上精灵”——脚踩轮滑鞋,在塑料轮滑小桩之间自如滑行,动作丝滑轻盈,她笑着对记者说,自己长大了想成为速滑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
“相较于以前,现在学校很重视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冰雪运动中,”玛依拉·力亚斯希望更多的孩子从这项运动中感受到乐趣,也期待更多孩子能借力冰雪运动走出新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阜康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高鑫认为,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冰雪运动不仅让孩子们身心健康,也能在成长中积蓄更多生命的能量。他说,今年,阜康市十多所中小学联合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举办了“万名学生上冰场”的活动,面向全市三年级到八年级的5000名学生。这种大型的冰雪研学,既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同时更容易发现有冰雪运动天赋的孩子,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如果说,“冰雪进校园”“万名学生上冰场”为新疆小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热雪”的种子,那么滑雪场和民宿的“儿童友好”的举措,则为来自全国各地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一段关于冰雪的温暖记忆。
维斯特滑雪场距离市中心仅4公里,是目前离乌鲁木齐市区最近的滑雪场,为了让滑雪孩子玩得更嗨,该滑雪场在2条初级雪道的基础上,开发了雪圈、雪地摩托、香蕉船、雪地坦克、亲子拖拉机等多种冰雪项目。雪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少年儿童是雪场的主要目标群体之一,未来,他们除了滑雪,还将增设滑雪相关的研学活动,让更多孩子感受不一样的冬季。
在乌鲁木齐县闲在童趣民宿里,太空、恐龙主题儿童房,让小游客们不经意间被吸引住。在这家亲子主题民宿里,既有萌宠圈舍、萌宠隧道,还有放孔明灯、仙女棒等互动游戏。民宿管家管菲菲说,这两年,他们创新提供儿童托管的服务,来住宿的客人出去滑雪时,可以选择将孩子交给管家,每到周末,民宿基本上满客。
管菲菲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新疆旅行,孩子们进行观光游后,对“新疆美”有了直观的概念。她们也引入当地民俗非遗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手工实践,对新疆的文化内涵有更深了解,为孩子童年留下了更多的美好回忆。
冰雪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座滑雪场带动一座城。每年全国各地的雪友慕“雪”而来,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是新疆发展冰雪旅游的直接获益者。
2014年,平西梁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新疆丝绸之路冰雪运动发展有限公司,滑雪场建起后,原本赶羊牧马的村民,经过系统培训变身教练员、救援员,目前,丝绸之路滑雪场和昆仑之约实景演艺吸纳了161 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工资可达到4000 元。
这两年,村里还通过“企业+ 支部+农户”的方式发展民宿,将农户闲置的房屋以每年 25000 元至 50000 元的租赁给企业,一座座风格别致的民宿次第落成,村民不光享有房屋租赁收益,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告诉记者,53间民宿主题各不相同,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间接吸纳就业数千人。目前村里80%的收入来自冰雪旅游,随着新疆冰雪旅游的火热,村民的日子也一定更加红火。
同样被冰雪旅游带火的还有马家庄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徐佳明介绍,马家庄子村是传统的哈萨克族民族居住村落。此前,村子主要收入来源为畜牧业。
2024年3月,该村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头屯河区)与新疆骏驰腾昊马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对马场等闲置资产进行提升改造。如今,马文化产业园不仅汇聚了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匹名贵马匹,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冬季马文化旅游项目,游客可在白雪皑皑中骑马驰骋,或者坐在传统雪橇上,感受骏马奔腾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新疆马业协会副会长张晓斌介绍,今年9月至今,产业园已经举办了2场冬季马术赛事,一场哈萨克族传统叼羊赛,冰雪马文化也为产业园所在的马家庄子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前不久的冬宰节上,马家庄子村设置了112个摊位,销售哈萨克族特色产品,马肠子、熏马肉、骆驼奶等特色农产品,很受游客的欢迎。徐佳明相信,在“冰雪文化+马文化”的指引下,村民们的钱包一定能尽快鼓起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