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日冬至,一个标志着极致寒冷的日子。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了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在这个冬藏之气达到极点的节气,我们不仅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也体验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寒影渐短,冬意渐深

冬至,这个“至”字不仅意味着到达,也暗示着极致。尽管白昼短暂,但气温并非最低,因为地表尚存积热。冬至之后,全国各地将逐渐步入最为寒冷的时期,即所谓的“数九寒天”。

根据中国传统历法,从冬至起,人们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了“三九四九”,正值小寒大寒,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为寒冷。而当数“九九”时,节气已至惊蛰,春天的气息已悄然而至。

九九消寒,春意渐近

“数九”之外,还有“画九”的习俗。“画九”不仅形象有趣,也更富有仪式感。清代道光年间御制的“九九消寒图”是一种书法形式,九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字九笔,共八十一笔。从冬至起,每天按笔画顺序填充一笔,直至九九八十一天后,春意盎然。除了书法版,还有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在白纸上绘九素梅,每朵九瓣,日染一瓣,瓣尽而春回。

食在冬至,温暖人心

冬至不仅是气象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的重要节日。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体现了对冬至的重视。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冬至食俗,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寓意着温暖和团圆。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江南地区则以汤圆为必备,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也是在寒冬里美好的祈福。苏州地区盛行冬酿酒,在米酒中加入桂花,畅饮的同时,搭配各式卤菜,不仅能够体驱寒,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严冬将至但春归有期。随着寒气的盛极而衰,温暖的阳气悄然萌发。让我们一起数过“九九”,迎接春天的到来。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