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第四季·强富美高 精彩蝶变 > 正文
感恩奋进·强富美高 精彩蝶变|滨江美景越来越多,徒步打卡越排越满

“步行导航开始,预计7小时15分到达。”12月19日早七点,家住南通市崇川区临江社区的居民吴湛穿戴整齐,收拾好背包行囊,准备沿长江徒步前往开沙岛,这也是他今年第四次徒步旅行。

“总书记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说出了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话!”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时的话语,让在场聆听的吴湛记忆犹新。

今年69岁的吴湛从小生活在长江边,是“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上世纪70年代,江边围堤造田,芦苇荡变成了码头和水泥厂,村民们进厂上班。“钱袋子鼓了,但环境变差了。”吴湛回忆说,运输硫黄和煤块的车辆从他家门口经过,掉下来的煤渣被风一吹,扬得到处都是,灰蒙蒙的记忆伴随了他几十年。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南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腾出沿江岸线,昔日工业“锈带”蝶变生态“秀带”,吴湛生活的家园成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随着生态修复日新月异,吴湛成为生态环境宣讲员,为学生和外来参观游客志愿讲述南通“沧桑巨变”的美丽故事。

光是讲家门口的生态巨变还不过瘾,老吴还想收集更多“美丽故事”,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宣讲素材,徒步“打卡”沿江生态风光带,因此成了他这几年的一项“特殊爱好”。今年,吴湛徒步去过海门青龙港闸、通州碾砣港、市区通吕运河绿廊,总里程加起来相当于从南京走到南通。

吴湛沿江岸线一路向西行进,手中相机也一路拍个不停,如长虹卧波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连绵成片的生态绿地,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楼宇,都成了他拍摄的“最佳素材”。“原来这周边都是庄稼地,看不到这样的绿地和步道。”老吴越走越兴奋、越拍越起劲。

走过的地方多了,吴湛逐渐养成记录旅行笔记的习惯。每次,他都会精选出一批照片,冲洗出来,制作成“徒步攻略”,有机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宣讲的听众。

“想去的地方太多了!”这几年,老吴明显感觉有点跟不上滨江变化的速度。2021年以来,南通先后建成启东江海文化景观大道、如皋龙游湾、海门南布洲公园、开发区洪港滨江生态湿地公园等十大生态特色示范段,4个片区获省级示范。2023年,南通沿江沿海生态带430公里全线贯通,一条风光秀丽、功能完善的沿江沿海最美堤顶公路全面建成。

“这是好事!”滨江美景越来越多,徒步日程越排越满,旅行笔记越来越厚,在吴湛看来,这样的日子更有奔头。

策划 潘青松 高伟

统筹 王高峰 贲腾

记者 李世杰

视频 李世杰 华苏杰

美编 葛逸潭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