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涉及仿冒教育部、财政部等 518个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被处置

一段时期以来,有不法分子打着“金融投资”“退费补贴”“消费充值”“证件办理”“期刊征稿”等幌子,仿冒有关部门、单位官方网站平台,实施诈骗活动,严重影响部门公信力,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社会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

2024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持续深化涉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受理处置工作,广泛收集举报线索,积极协调核查认证,有效回应网民关切,共受理处置违法违规网站平台518个。其中,涉及仿冒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关类网站平台279个,仿冒中国石化、中国一汽、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类网站平台83个,仿冒腾讯、抖音、TCL等民营企业类网站平台41个,仿冒《现代大学教育》《暨南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杂志类网站平台115个。

梳理发现,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存在以下特点:

一、迷惑性强。通过镜像、复制相关部门官方网站等形式进行伪装,令网民难以分辨真伪,极易受骗。

(仿冒教育部学信网)
(仿冒中国一汽网站)
(仿冒TCL售后网站)

二、诱惑性强。常以宣传“高额利息”“退费补贴”“有偿发稿”等内容为噱头,诱导网民落入诈骗陷阱。

(仿冒财政部相关网站,发布虚假“退税补贴项目”)
(仿冒中国航天相关网站,发布虚假“投资项目”)
(仿冒中石油相关网站,发布虚假“投资项目”)
(仿冒《现代大学教育》期刊投稿网,发布虚假“发稿渠道”)

三、隐蔽性强。绝大多数服务器在境外,网址域名经常跳转,以此逃避监管。

(仿冒中石化网上营业厅网站,网址域名多次跳转)
(仿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网站,网址域名多次跳转)
(仿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网站,网址域名多次跳转)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犯罪成本低、社会危害性大,严重破坏网络生态,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将持续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举报受理处置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防范打击合力。在此也提醒广大网民提高警惕,注意辨别,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可向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或属地网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www.12377.cn

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举报客户端:网络举报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