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倪金元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在他的笔下,对家乡的回忆居多。
藕渠镇牲角村是倪金元的家乡,在多轮区域调整中,这个村庄已经成为常熟高新区金仓花园五区的一部分。“严格意义上,我是新东南人。”倪金元开玩笑道,“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老百姓当初把这一片叫作‘低头乡’,到处是成片的农田,进出两脚泥是常有的事。”

就是在这片洼地农田上,常熟高新区起步创业。20多年的时间里,常熟高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常熟高新区上下始终认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必须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推动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全力提升现代化的内涵品质。
以人为本,补齐城市短板
12月3日上午10点多,在常熟高新区东湖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舞蹈室,七八位阿姨刚练完八段锦,围成一圈说说笑笑。
这时,社区工作人员温佳纳走过来说,“阿姨们,过会儿要不要来对门的编织课上凑凑热闹?”八段锦老师崔月英抢过话茬,“我正打算过去看看,现在社区每周准备这么多丰富的活动,都想去体验体验。”
“月英,你说得没错!我在这儿整整住了13年。以前的娱乐活动少得可怜,可如今却大不相同,社区活动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站在一旁的沈文红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不仅仅是社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要想逛逛商场、去医院看病,都得跑到市里去,现在骑个自行车,没几分钟就到了,真是方便极了!”
“谁说不是呢!今年老家的朋友来找我玩,我直接给他们订了旁边的凯悦酒店。这要搁在前些年,周边还真找不出个像样的住处。”江秀琳是“新常熟人”,前两年跟着儿子从青岛搬到常熟定居,回想起此事,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和感慨。

阿姨们你一句我一嘴,越谈越起劲,越说越高兴。爽朗的笑声和热闹的氛围,在不经意间为常熟高新区这座南部新城的生活品质打了一个“优”。
在20年前,洁福地板(中国)有限公司的亚太财务总监王芳还在常昆工业园内工作。从家里骑摩托车到单位,要经过2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两旁全是农田,几乎看不到什么厂房。
如今的常熟高新区,紧密而高效的交通网络将东南街道、沙家浜镇等各个区块紧密相连。“公司从最初1条班车线路,现在增加到了4条,更不要提高速、铁路,以及未来的轻轨带来的便利。”王芳始终认为,便利的交通设施会极大地促进经济活动与人才流动。
同样是在20年前,常熟高新区迎来首个日资项目——常熟恩斯克轴承有限公司。如今,这里已集聚近90家日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企的高管都因没有合适的住处,而奔波在苏州市区与常熟之间。
然而,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选择常熟高新区原因有二:一是前些年常熟没有高品质商务酒店,二是这里集聚大量日资企业。”常熟日航酒店市场传讯总监柳昕怡说道,目前酒店公寓中50%的常驻客人都是日籍客人。

同样作为一家日资企业,在带动地方发展的同时,也为市民带来了更时尚、更国际化的消费体验。2019年开业的永旺梦乐城常熟新区店,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我们引进了35个新品牌,其中三分之一是常熟首店。”永旺梦乐城常熟新区店总经理姜家良说,开业以来,新区店始终保持对品牌的更新,不断丰富业态,以满足百姓的多样需求,预计今年将完成营业额9亿元。

城市有的生活配套,在乡镇也能找到。沙家浜中心卫生院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袁雪峰从病人口中得知,阳澄新村8区的周阿姨痛风发作,导致右膝关节疼痛,不能出门就诊。于是,袁雪峰便在中午休息时间上门问诊,用医院骨伤科的特色中药为她外敷,并给予了用药指导。在第二天的电话随访中,周阿姨的病情已有明显好转。
沙家浜中心卫生院创建了中医骨伤科和糖尿病科两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其中,中医骨伤科的年门诊量达4万多人次,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病患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老百姓生活中需要什么,常熟高新区就配备什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呈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切实获得实际利益,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何艳秋是一位常熟90后,两年前和爱人来到常熟高新区工作。此前,她已经在苏州市区学习、生活、工作了长达十年,因此在回来前,对这里的工作机会、人居环境、文教医疗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和忧虑。
“走过、看过之后,高新区用园区建设的现实成果击碎了我们的‘傲慢与偏见’。”何艳秋曾写道,高楼大厦、现代化工业园区、绿意盎然的社区,无不展现着高新区的繁荣与活力。与高新区擦肩而过的十年里,这座产城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共同发展,不让一人掉队
常熟高新区辖区内有农村,也有社区;有外企高管工人,也有农民……不同群体虽然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从同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获取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城市建设既要算大账、总账、平均账,还要算小账、分账、明细账。
常熟高新区把教育这本账算得很细。
今年9月,华师大二附中常熟实验学校启用,迎来了首批学生。临近期末,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常熟实验学校校长陆康其对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

“学校虽有‘名校’光环,但依旧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陆康其在初中推行“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常熟下半年第一次“阳光测评”中,该学校的平均分在全市38所初中学校内,排第7名。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陆康其找到平衡点。
离华师大二附中常熟实验学校不足600米处,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则给家长另一种选择。该学校的一项统计显示,学生家长中有30%为企业老板,45%为企业高管。在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王一新看来,高品质教育为高新区高端人才集聚提供支撑。
江苏启赫人才集团副总经理刘芳的女儿在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就读小学二年级。“新学期,女儿在学校订阅了7种杂志,也就是说每月要阅读7本杂志,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看完。”在刘芳看来,外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她更好地拓宽视野。

从当初少数的几个学校,到如今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常熟UWC、常清中学、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等覆盖全龄段优质教育资源,常熟高新区在教育上的投资建设有目共睹。
城市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物质设施,而忽略人的感受,要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一定不要懒下来,要一直保持练习,保持高水准,才可以更好地教小朋友。”看到学员琪琪进步迅速,有戏街舞的主理人PoppinC即便已经是街舞世界冠军,依旧这般告诫自己。

PoppinC从瑞士搬到常熟高新区定居已有两年,开设了多种适合不同层次舞者的课程,通过各种专项培训致力于在常熟推广街舞文化。目前,他的培训机构有了近500位小“徒弟”。
今年8月,PoppinC策划的《30%》夏日公演如约而至,给小朋友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是想要告诉小朋友和自己,练习街舞是持续的事情,即便是到100%,还会有110%,不能自满,要始终保持进步。”PoppinC说。
在农村、社区,也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娱服务。“今天出操喽!”晚上八点多,崔月英在“八段锦文体活动交流群”里呼朋唤友出门练习八段锦。年底,崔月英和她的朋友们将在永旺作文艺汇演,眼下正在抓紧排练。

“小温还给我安排了另外两个节目,都是沪剧的伴舞表演,现在太忙了。”崔月英故作嗔态,跟身旁的温佳纳开玩笑。
“崔阿姨,您可是我们社区的文艺骨干,大家都看着您呐!”温佳纳转身对记者说,崔阿姨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完八段锦后,又回到社区教其他阿姨们练习,目前负责两个班级教学,成为社区的特色活动。
“我们今年推出了‘芦荡有戏’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与各团队磋商合作,举办了综合场、曲艺专场、舞蹈专场、歌咏会、评弹专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沙家浜镇宣传办主任冯心瑶介绍,今年开展迎新春民俗文艺团队大拜年1场、“送戏下乡”14场、评弹演出7场等各类演出,共惠及17.82万人次。
“三生融合”,建设韧性城市
从言子堤拐入昆承湖东路,在一片空地上,已然竖起了“aranya”标识。

坐落于昆承湖北半岛的阿那亚,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亩,是阿那亚在长三角倾力打造的唯一项目。届时,一个由创新载体、商业配套、文体设施、艺术空间、生活居住以及生态环境等设施组成的“创新街区”,将在昆承湖畔出现。可以预计,长三角将新添一个极具人气的文化地、生活地、度假地、创新地。
“在常熟,阿那亚不仅发现了自身发展的新方向,而且在昆承湖畔的常熟UWC找到了共鸣。”阿那亚集团创始人、总裁马寅因为UWC与常熟结缘,在他看来,UWC倡导的教育理念与阿那亚高度契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区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开放、包容、不设限。
在这片空地上向西望去,世界联合学院在内地唯一一所学校——常熟UWC,与未来的阿那亚遥相呼应。“UWC的最大魅力是在全球范围选拔优秀青年,并源源不断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在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王嘉鹏设想中,希望UWC能够培养优秀的青年,还希望这些青年能够在大学毕业后相聚昆承湖畔,为苏州、常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眼下,处在昆承湖心的“UWC+创新岛”,将承接这一份希冀。常熟昆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濮利锋介绍,UWC+创新岛正处在建设收尾阶段,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科技办公区、酒店及酒店公寓、人才公寓及商业配套等,预计明年5月底将交付投用。届时,将打造成以总部经济、人工智能、“研发+服务+产业”为核心的创新示范区。
如果将视角拉高,不难发现,常熟UWC、阿那亚与UWC+创新岛,三大城市功能配套在地图上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成为常熟高新区以三生融合推进这片南部新城发展的一个缩影。

城市要有韧性,发展才更具可持续性,关键要统筹好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着力促进三者的良性循环。常熟高新区的解题思路是,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生态“三绿融合”,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深耕“绿色生产”,常熟高新区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今年巴黎奥运会上,洁福地板提供了34466平方米的运动地板。“凭借可持续发展政策,洁福的运动地板获得了严格的产品认证和标签,与巴黎奥组委的环保目标不谋而合。”王芳说,地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生态设计,使用100%可回收材料制造,同时以极低的TVOC排放量确保室内的优质空气。
“三生融合”,打造绿色生活新模式。5月7日,总投资约1400万元的常熟永旺梦乐城3.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签约。综合体利用3万平方米停车场建设光伏车棚,以光伏电池板代替车棚顶面,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起到遮阳防雨的作用。经综合测算,项目投入运营后,首年发电量为385万度,25年总发电量为880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08吨,既减少能源消耗,又提升客户的停车体验。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常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优势,其中最大的支撑便是沙家浜。“沙家浜镇融入常熟高新区后,承担着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项目招引的重任。”常熟市沙家浜古镇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一帆说,眼下,沙家浜镇正依托“阳澄湖大闸蟹”和“沙家浜”红色IP,打造现代渔业产业及文化旅游体验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
芦荡村是示范片区中的重要节点。“芦荡村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和沙家浜旅游景区形成互补。”沙家浜镇芦荡村党委书记张忆妍说,今年6月,芦荡村和同程旅游合作,开发草荡宅基项目,对现有老房子加固,改造成有特色的咖啡店和民宿。同时,以龙头企业苏州湖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引领,构建大闸蟹的产、加、销、研体系,真正实现四季有蟹。在张忆妍的设想中,游客来到芦荡村,可以喝杯茶、吃个饭、买份蟹、住民宿、玩萌宠。
刘芳喜欢带着孩子们到这些地方来研学、游玩。“我们家孩子多,算上弟弟妹妹家的,一共有五个小朋友。我平时总会带他们出来,让孩子多经历,未来能更从容应对事情。”刘芳感慨,现在真的不一样了,以前总要出远门见世面,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
从安徽阜阳到广州求学,后又到常熟高新区求职、创业,刘芳目前已在这里生活16年。从最初的一个人,到现在一大家子人扎根这里,作为“新常熟人”的代表,刘芳觉得这座城市,稳稳托住了一家人的幸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