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向“新”谋未来,奏响“经济强”奋进曲

时代风起,太湖潮涌。

无锡,一座专注实业的城市,始终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全面构筑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经济强”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基础。循着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的指引,十年间,无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跻身“万亿俱乐部”,人均GDP连续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规上工业总产值连上10个千亿台阶,达到2.5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1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向“新”,壮企强链共绘产业蓝图

省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极电光能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日前进展顺利。不久前,极电光能GW量产线调试实现全工序整线贯通,2.8平方米超大面积钙钛矿组件首片顺利下线,组件功率达450W,全面积效率16.1%,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功率最高的钙钛矿组件。

重大产业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今年以来,无锡紧扣“落地、开工、生产、达产”四个维度,锚定“项目实物量”夯实增长基础。截至今年9月底,无锡42个省重大实施项目完成投资388.65亿元,投资完成率101.2%,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100%开工建设,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一。

项目“上新”,产业“向新”。以“新”为要铸强发展之核,去年无锡全社会研发投入522.2亿元、占GDP比重升至3.38%,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升至52.3%,创下新高。近三年,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净增80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6家。在无锡,一个个科技含量高的“小巨人”“单项冠军”成为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专精特新是无锡制造业看家本领中的一抹亮色。”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小企业都有登上“单项冠军”的梦想,这类似于攀爬一座金字塔,塔基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往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塔尖则是“单项冠军”。无锡正在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条,紧扣“变大、变高、变强”,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使之真正成为行业龙头、产业标杆。

“产量增长55%的同时,生产周期下降44%,非完美批次率下降80%,劳动生产率提升54%。”今年,阿斯利康无锡供应基地成功入选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卓越的表现背后,是30多个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在内的工业4.0新技术应用运转驱动。目前无锡供应基地的质量、速度和效率绩效在全球800家先进药厂中位列前10%。

对于拥有超7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又是强项的无锡来说,技术创新赋能企业数智转型迈向高端是最具代表性的路径之一。数实融合推动“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加速跃迁,目前,无锡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73.2,超全省平均水平7.8%。

求“质”,前瞻布局共赴未来之约

全国首个集卫星整星制造—星座—运营—数据的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基地项目落户无锡经开区;国内首个商业飞船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启用;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全力打造“研发专业化、制造平台化、行业规模化”的科学仪器全产业链园区;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启用,为大规模智算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今年以来,无锡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随着无锡星谷产业园、东方空间产业园等一个个特色园区以及蓝箭航天运载火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梁溪空天产业园等多个项目的加速落地,无锡未来产业发展版图不断刷新。

未来产业的“星星之火”已然点亮。今年初,无锡在省内率先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为重点,首批选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6个新赛道,构建“5+X”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今年无锡和未来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新注册企业数量增速明显提升,其中无人机相关企业增长13.92%、航空航天相关企业增长42.79%、机器人相关企业增长47.39%。

作为中国物联网“领航之城”,无锡充分发挥培育物联网网络的作用,以“万物互联”的先发优势积极赋能未来产业赛道。数据显示,无锡不断提升以物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破解资源瓶颈约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首次超万亿元,占规上工业的41.4%。

让“星星之火”更快形成“燎原之势”,无锡因地制宜以场景“化”产业、以场景“育”产业。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场景,如今正悄然融入无锡的城市生活:亿航eVTOL沿着低空航线平稳飞行,“打飞的”游览运河风光、观赏樱花烂漫;物博会开幕式上,人形机器人WalkerX手持话筒缓缓走向舞台中央与主持人互动聊天,吸睛无数……

“发展未来产业,尤其需要注重应用场景的研发。”相关人士指出,海量新场景的先行先试有利于倒逼技术研发,争取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的“示范区”“试点”的牌子,进而争取到更为优质的发展资源。

强“基”,集群成势共谋协同发展

12月10日,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大会举行。二期项目聚焦车规级芯片制造,建设月产能8.3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较原计划提前100天建成。

集成电路产业是无锡最具先发优势、最具完备生态、最具发展潜力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依托华虹、SK海力士、中环、中车、高通等世界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和长电科技、华润微、卓胜微、盛合晶微等本土龙头企业,大批产业链关键骨干企业落户无锡。目前,无锡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领域的集成电路全链条产业集群。今年前10个月,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接近2000亿元,增幅超1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全国共有35个集群脱颖而出,无锡参与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围。此前,无锡已有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纺织集群获评,目前共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基于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深化跨区域协同、深度融入“大集群”产业分工。在大飞机制造领域,无锡拥有航空产业企业293家,多家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并依托江苏省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调整合产业资源,汇聚全省超过70家核心成员单位的创新力量。而在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建设中,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的无锡特钢材料产业发挥了支柱性力量,占集群比重达22.0%。在特钢材料产业领域,无锡形成以兴澄特钢牵头的高端特钢棒材产业链、以隆达超合金牵头的高端合金产业链2条优势产业链,集聚企业207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国家级5G工厂2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

从2015年提出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到加快推进“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再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无锡以做强集群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抓手,苦干实干、突破重围。为加速产业聚势成群,无锡出台科技创新“1+4”政策文件,近三年建成投用科创载体超580万平方米,认定“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773个,累计发放“苏科贷”“锡科贷”295亿元,与全国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实现合作全覆盖。

2023年,无锡全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实现规上营收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个百分点;6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较上年增加4个,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为全省第一。预计到今年年底,无锡超2000亿元规模的集群可达7个,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2个产业集群全年规上营收有望超3000亿元。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