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4750米!350亿千瓦时!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
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海拔3450米,作为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起点站,肩负着汇集甘孜地区水、风、光清洁能源的重要任务。(李威 摄)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12月27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这也是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新建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铜梁4座1000千伏变电站。

海拔3450米的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汇集甘孜地区水、风、光清洁能源送往成渝负荷中心。(赖俊吉 摄)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川渝两地用电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约7500万千瓦、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和38%。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主变压器等4类设备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李威 摄)
重庆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全景图(李涛 摄)

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建设面临着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和地域“空白区”的全新挑战,与已建同类工程相比,1000千伏变电站最高海拔从1300米跃升至3450米,线路海拔从2300米提升至4750米,高海拔与高抗震难度叠加,进一步加大设备的研制难度。线路最大覆冰量60毫米,超出现有特高压工程设计规程和设备研发边界。

针对高海拔、重覆冰特点,设计科研团队先后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世界上首次攻克了空气间隙、外绝缘、电磁环境等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奠定了基础。

2024年10月17日,在甘孜州康定市川渝特高压工程1标段施工现场,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正在高空开展安装间隔棒作业。 ( 田海 摄 )
2024年6月3日,川渝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输电线路飞越折多山,在70米高空,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配合安装间隔棒及其附件。(陈欣 摄)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不断扩大。

2024年6月3日,川渝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输电线路飞越折多山,在70米高空,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配合安装间隔棒及其附件。(陈欣 摄)
2024年10月18日,在甘孜州泸定县二郎山上,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正在川渝特高压工程线路施工现场进行收紧导线作业。(田海 摄)
2024年9月9日,国网四川电力员工验收川渝特高压天府南1000千伏变电站至重庆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1000千伏输电线路。(程礼 摄)
2024年10月19日,在甘孜州康定市小天都水电站附近,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川渝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间隔棒安装作业。(田海 摄)
2024年10月20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小天都水电站附近,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川渝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间隔棒安装作业。(曹颀 摄)
2024年10月15日,在甘孜州泸定县甘谷地村川渝特高压工程施工现场,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正在高空开展紧线作业。 (田海 摄)
2024年10月23日,在四川泸定县二郎山上,川渝特高压门型塔区段“开门见山”(门型塔背后为贡嘎雪山)。(刘湘钒 摄)
四川最高输电铁塔——川渝特高压工程第9标段3L027号铁塔正在组立施工。(宋铭洋 摄)
12月21日,在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国网四川电力运维人员正在1000千伏GIS室内开展投产工作。(廖望摄)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