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情感挽回”机构更应挽回的是“情感教育”的缺失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情感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失恋后的痛苦与迷茫,促使不少人寻求外部帮助,于是,“情感挽回”机构应运而生。然而,这些机构却常常令付费者陷入“人财两空”的困境。近日,多起关于“情感挽回”机构的投诉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揭露了这些机构背后的重重套路。

情感关系的建立与修复本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需要双方真诚地沟通和相互理解。但这些机构却将情感挽回简化为一套固定的程序和课程,如让求助者不要主动联系前伴侣、进行自我提升等。这种机械化的操作方式,既忽视了每个人情感经历的独特性,也忽略了情感修复中最为关键的真诚与自然。

情感挽回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实际上加剧了失恋者的心理负担。失恋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创伤,需要时间去疗愈和自我调整。然而,这些机构却利用失恋者的恐惧和不舍,诱导他们支付高额的服务费用。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不仅未给失恋者提供真正的帮助,反而让他们在情感的创伤之上,又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更为严重的是,情感挽回机构的虚假宣传和不实承诺,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体系。这些机构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渠道,发布各种夸大其词的宣传语吸引失恋者付费。然而,当失恋者真正购买了服务后,却发现所谓的“挽回”不过是空谈,非但没有修复感情,反而被机构的虚假承诺所欺骗。

情感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可以通用的解决方案。所谓的“情感挽回”机构,只是给失恋者提供了一种暂时的“安慰剂”,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这些机构的存在,实际上反映出社会对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的缺失。许多人在面对情感问题时,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心理支持,才会轻易相信这些机构的承诺。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情感观。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个体面对情感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情感支持渠道,让人们在面对情感挫折时能够有更理性的选择和应对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利用情感脆弱性进行商业套路的机构失去市场,让情感问题得到真正关注和有效解决。

(胡安静)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