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政策聚能、市场添柴,多部门共同点亮“江苏之夜”

夜晚“亮”起来,消费“火”起来,这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需求,也折射着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展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超48万亿元,夜间已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夜经济也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月8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商务厅会同省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繁荣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江苏首次出台关于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夜经济如何繁荣?既是经济课题,也是治理考题,接下来,各部门将积极协同,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引流”相结合,均衡烟火气象与城市风貌,平衡管理与服务温度,共同点亮“江苏之夜”,引领“苏式生活”新范式。

“输入”经济密码,打开消费新场景

看完演出,去夜市大快朵颐;下班后约个“健身局”,体育馆里燃烧卡路里;24小时商圈里随时下单“及时”悦己……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商圈步行街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

输入“夜经济”这一商业密码,江苏各地将打开城市“第二时空”,拉长消费链条、延长消费时间……不打烊商圈、夜间运动场馆、主题夜市等一系列消费新场景将破土而出——

“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培育地方夜经济品牌,提倡每个设区市至少打造一个 ‘烟火气、江苏味、国际范’的夜经济品牌。”省商务厅厅长司勇表示,将支持地方品牌继续扩大知名度,让江苏各地越“夜”越精彩、越“夜”越繁华。围绕夜消费“氛围”营造,强化需求激发,江苏还将探索发放分时消费券、夜间消费券等,同时,推出城市“夜消费地图”,支持机构、企业开发夜经济主题系列数字产品、服务,为夜间消费者提供精准导购、在线互动、直播购物等服务,完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生态圈。

如今,夜经济不再局限于购物和餐饮,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消费“想象力”正在打开。“在江苏,休闲娱乐方面的夜游夜娱、人文题材的夜学夜健等消费供给还不够多,夜消费活力还有进一步激发的空间。”司勇介绍,《若干措施》从商业、旅游、健康、研学、展演等五个重点领域着手,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夜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方案还明确了省直博物馆延长开放的时间,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同时繁荣夜间演出市场,鼓励各地围绕演出活动推出住宿、餐饮、旅游等联动优惠举措。

健身、运动,成为当下年轻人“去班味”的新方式,从一组具体数据中足以看出“运动族”的消费“热力值”:扬州举办八场“大运河·七河八岛欢乐夜光跑”系列活动,累计参与达8000人次,带动相关消费近1亿元。如何进一步释放体育夜经济活力,促进消费提振?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下一步,将鼓励各地探索适当放宽夜间体育赛事门票价格限制,充分激发赛事市场活力;同时,鼓励体育健身项目延长营业时间,创新夜间服务方式,增加夜间体育培训、健身项目、体育文化等供给。

“活力”赋能,体育运动正为“江苏之夜”增添新风景。目前,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已积极落实延时开放措施,下属“六馆一场”每天开放10小时以上,基本在夜间11时左右闭馆。笼式足球、街头篮球、荧光夜跑、广场舞等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夜间体育活动也在全省各地“动起来”。省体育局提出,还将对室外健身场地设施增加照明设施、自动售卖机设备等,计划到2030年,全省改建灯光球场729片,为群众开展夜间健身活动提供更多便利。

“翻开”经济新章,呵护烟火新气象

华灯初上,夜市摊主热情吆喝、霓虹灯下人们购物的欢声笑语、深夜小馆里飘出的腾腾热气……这些弥漫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承载着酸甜苦辣的生活味道,也蕴藏着生生不息的经济活力。细看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不难发现,不少细节彰显温度,不少首提的管理举措,传递出呵护“烟火气”的决心——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针对医护、警察、环卫、安保、外卖、司机、志愿者等需要夜间工作的群体,提供专属夜间食堂、24小时药店等公益服务。

强调包容审慎监管,依法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夜间促销活动、展览展示展览、外摆经营等审批。

结合夜经济季节性特点,动态梳理摸排夜经济活动场所部位,以视频、实兵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实现“服务有感、管理无感”。

“规范有序发展夜经济,离不开城市管理精细化,必须统筹兼顾‘繁荣’与‘市容’关系,通过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让夜经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谐共存,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表示,将科学设置夜经济点位,综合市容环卫、安全、道路通行和方便居民等因素,合理设置步行夜市、汽车集市等便民摊点集聚区,引导流动摊贩“定时、定点、规范、有序”从事经营活动。今后,“潮汐便民服务点”、施划“温情一米线”等便民举措,也会更多地出现在热门步行街区、城市商圈以及夜市中,从细节着手,提升人们“夜生活”的体验感。

促进营业性演出市场规范繁荣发展,江苏也将放宽申请时限要求,允许适度增加提出安全许可申请的提前量,同时压缩许可审批时限,对已受理的申请,在受理之日起由原来的7日调整为在5日内进行审查。“在繁华商业区、餐饮集中区周边道路,我们将因地制宜设置夜间限时停车位、临时停放路段。”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徐大勇表示,将通过优化完善区域微循环、限时分流管控等措施,服务群众消费临时停车需求,保障夜间道路交通运行安全顺畅,也将强化定点值守、巡逻守护等,让群众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无忧“夜消费”。

“点亮”缤纷市场,开启生活新范式

城市夜幕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 “人才夜市” 正在江苏悄然兴起,“逛街”选岗,将求职招聘与市井烟火气有机融合,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沟通桥梁。

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以来,全省已累计举办143场“人才夜市”,组织2327家用人单位在集市上“摆摊设点”,拿出先进制造业、新媒体运营、家政服务等行业岗位需求3.67万个,吸引8万余人次现场求职,近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徐州、苏州、扬州、泰州等地还植入人文底蕴宣传、非遗展示、特色美食品鉴等内容,用夜市的‘烟火气’为招聘服务‘聚人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介绍的这一招聘“新模式”,充满了“江苏范”:就业与生活“双向奔赴”。不仅如此,“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也逐渐成为江苏市民的新“夜”态。人社部门依托“江苏工匠课堂”推出约3300门网络培训课程,供劳动者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苏州市还策划推出短视频制作、3D打印、非遗手作等百余项培训课程,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可以按规定享受政府补贴……

江苏各级人社部门还将会同财政部门,将绩效工资与面向社会开放公共资源提供增值、延时等公共服务挂钩,允许将开展夜间延时服务获得的净收益统筹用于人员激励,目前,全省近百家博物馆已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夜游活动。

城市夜未央,消费不打烊。夜间文旅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与魅力,更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能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行业的繁荣,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2024年,45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游客夜间消费818.32亿元,同比增长2.83%;全省银联渠道夜间文旅消费1869.77亿元,同比增长21.34%,占全天文旅消费的30.15%。

推动文旅项目集聚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让“江苏之夜”更加璀璨,江苏将推出各具特色的夜演、夜展、夜读、夜秀、夜宿、夜购等多元业态产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川介绍,2025年“水韵江苏·欢欢喜喜过大年”冬季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将于1月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盐城建湖正式启幕;同时,全省各地夜间文旅消费也将贯穿全年,新春灯会、游园会、戏曲演出、民俗展演、非遗市集等精彩活动不断,消费者还将享受门票减免、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叠加优惠,享受不落幕的夜间文化盛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责编:许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