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太空返回后首次公开露面!江苏籍航天员李广苏说了啥?

交汇点讯 1月8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60余天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见面会上,“80后”乘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就驻留空间站阶段和返回后的相关情况答记者问。江苏籍航天员李广苏1987年7月出生于江苏徐州沛县,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

李广苏首先就“首次出舱活动历时约8.5小时,你们是怎样把艰巨繁重的各项任务做到如此顺利圆满”的问题做出回答。“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首次飞行就能够实现太空漫步,我很高兴,也很自豪。”李广苏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规避空间碎片、加强整站防护、保护空间站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为此,他所在乘组在地面针对性地加强了水下训练和虚拟现实训练,以强化身体锻炼。通过在轨实操训练,进一步熟悉失重环境下的操作特点。“加上有其他航天员历次出舱任务积累的丰富经验加持,让我们有更充足的信心和底气来应对繁重的出舱任务。”

李广苏表示,任务期间,在地面出舱专班的科学指导下,在指令长的统筹安排下,乘组一心、天地一心,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时刻以顶格标准严格自我要求,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以对航天事业极端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精心实施每项操作,加强复查把关。“当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了,‘丝滑’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神舟十八号任务中,乘组在轨开展了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哪些科学实验让你印象深刻?对此,李广苏回答道:本次任务我们参与了空间站三舱所有机柜的数十项空间科学实(试)验,这些实验涉及流体物理、燃烧物理、生命科学、航天医学、材料学、新技术等方面,都很有意思。

“通过这些项目,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空间科学研究数据,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李广苏说,印象最深的实验是太空养鱼,那些可爱的斑马鱼除了完成它们的使命任务,还充当了小团宠,是重要的心灵寄托。“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时候是进驻空间站的当天,我们发现它们不怎么动,形态各异地停在原地,过了几天发现它们明显活泼了,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游到想去的地方,看来它们也是需要适应太空环境的。”回想入轨初期它们“仰泳”的样子,李广苏就仿佛看到了当初那个学习适应失重环境的自己。他表示,后续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空间实(试)验项目持续更新,早日产出更多造福人类的优质成果,实现“建站为应用”的目标。

最后,李广苏表示,能够为国出征,倍感荣幸和自豪。“祖国的强大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景。能在中国空间站里为祖国母亲庆生,这是我们最难忘的时刻,我们感到很自豪。”李广苏说,75年一路走来,是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开创了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亲历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他们是幸运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摄影 杨佳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