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去世,从“满门寡妇”中活下来为历史存证

我们悲痛地获悉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

于1月9日上午去世

享年97岁

艾家男人被杀,留下满门寡妇

这是老人生前留下的影像,她的音容宛在眼前。

1937年,艾义英和家人生活在南京许巷村。南京沦陷后,几个日本兵进村,“一下子拖去7个男人:爸爸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两个堂哥艾义生和艾义荣,还有平姓姑爹父子俩。”她抱着爸爸的腿说:“爸爸你不能走。”爸爸转过身告诉她:“乖,爸爸马上就回来!”这是爸爸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天一早,村民来报信,说艾家人在平家岗出事了,女眷们大哭。

“现场实在是太惨了!爸爸里面的棉毛衫全是血。”艾义英看着满身是血的爸爸,哭诉:“爸爸,你是最疼爱我的。”7个人中,叔叔艾仁林的遭遇尤其悲惨,他被日本兵抬起来往下摔死。只有堂哥艾义荣还有一口气,最后被救了回来。

留下满门“艾家寡妇”。艾义英说,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被大家叫作“艾家寡妇”,她听得心碎。

纪念馆“哭墙”上刻有艾义英遇难亲人的姓名

母亲为逃难,被迫丢弃新生儿

艾义英回忆:“我和妈妈白天躲在山上,晚上才回家。爸爸去世一个月不到,妈妈在山上生了一个小孩,养不活她,没要。那时,妈妈背着大被子,被子里面包着弟弟,我和妹妹就跟在后面,天天早上出来‘跑山’,晚上才回家。”

后来,艾义英的妈妈带姐弟三人去江南水泥厂难民区避难,在那里住了两个多月。直到1938年3月之后,随着局势慢慢安定,才回到家里。

新中国成立,生活才翻身

开春之后,一些死难者尸体靠村中的老年人和外村人的帮忙,才得以收敛入土。“爸爸几个月之后,才用芦席包裹着埋掉。”

艾义英回忆,经常有三个日本兵到村里转,一般中午来,下午三四点走。“年轻妇女躲到山上,日本兵走后才回家种地,有时候就摸黑种田,要吃饭啊。”

“那时我们年纪小,妹妹帮人家放牛,只要有一口饭吃,也不要钱。我和妈妈帮人家做三天,换人家男的到我家做一天,因为耕田、插秧都要男人,家里弄点好菜都给人家吃。我18岁时就嫁到麒麟门黄家,我弟弟才13岁,就跟着一块干活。”

新中国成立后,艾义英的生活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8年,我参加工作,在化学试剂化工厂上班,1980年退休。”

86岁时,她去日本参加证言集会

2014年12月,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86岁的艾义英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

艾义英说:“我跟这些日本人说亲身经历的苦难,我要告诉他们历史真相。”

艾义英(左)展示幸存者证书

她生前说:“希望年轻人努力,为国家做贡献”

艾义英生前经常来纪念馆参加活动。她说:“我希望后代记住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受过的苦、遭过的难,要记住历史,更要好好努力,尽己之力,为国家做贡献。”

2024年重阳节,艾义英(左二)向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颁发证书
2024年12月1日,艾义英在纪念馆“哭墙”前祭奠亲人

艾义英家族中的大多数人,都加入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队伍中,将这份家族记忆传承下去。

老人离我们远去, 但这段历史记忆将代代传承。愿老人一路走好!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