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警官,我收到了消息说有个消费积分快到期了,有个链接让我兑换礼品,这个能信吗?”1月8日晚七点,一条来自居民谢阿姨的短信,让陈杨韵顿生警惕,她赶紧回过去一通电话,把这种常见的电诈套路和后果解释清楚,确定对方不会点击链接才放下心来。

陈杨韵是江阴市公安局华西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也是一名“00后”。在维护辖区治安安全的同时,每天她都会收到数条预警信息,需要视情况打电话或上门劝阻。
陈杨韵年轻,又长着一张娃娃脸,工作时间不长。对她而言,做好反诈、赢得居民信任,并不容易。她尤清晰记得,刚工作不久接触到一位被“投资理财类”诈骗深度洗脑的居民,对方滔滔不绝,让她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最后是带自己的师父解了围。这次“打击”后,陈杨韵给自己准备了一本小手册,里面各种诈骗套路、应对策略以及各种劝阻话术,写得满满当当,重要处专门用彩色记号笔做标注,并实时更新内容,册不离手。

“辖区查林(化名)向涉诈账户转账3.6万元,请立即派员前往劝阻!”2023年6月13日的凌晨,正在所里值班的陈杨韵接到反诈中心预警指令。敲门不应、电话不接,家属也联系不上,陈杨韵一夜未眠,想方设法辗转联系上查林,没想到电话那头传出的是一通埋怨:“我没有被骗,你们不要骚扰我。”
陈杨韵没有放弃,一边反复劝说,一边联系其亲属。“第二天当事人回家后,我们再次上门开展工作,对方依然坚持自己只是在网上买了东西,还主动拿出手机表示没有装涉诈软件。”查林的“坦荡”,说服不了陈杨韵。她掏出小手册,亮出上面居民被骗的真实案例,掰开揉碎地讲解诈骗手段。查林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坦白自己在某平台上投资了3.6万元,正准备再投10万元“冲刺”150万元收益。10万元保住了,陈杨韵没有就此打住,她与诈骗者斗智斗勇,以“先提现再充值10万元给顾问托管”为由,成功追回3.6万元的损失。
“最让我们欣慰的莫过于保住了居民的‘钱袋子’。”陈杨韵感慨,深陷诈骗圈套的人,如同陷在沼泽和泥淖中,在劝阻时,很多人会觉得民警干预了他们的私人生活,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谩骂和投诉不在少数。“一开始会觉得很委屈,后来觉得能劝住人就好。”她自豪地告诉记者,两年多时间,她已经成功劝阻200余人,被无锡市公安局评为“金牌反诈劝阻员”。
反电诈,防范为先。在精准劝阻受害人之外,陈杨韵和同事们将诈骗案例编写成册,做成海报、宣传单,随身、随车携带,遇到人多的场合就搬出来随时随地给大家发放。“针对不同的人我们重点不同,面对老人,就主要讲解保健品、投资理财诈骗套路。针对公司职员,内容就变成了冒充老板骗会计、冒充电商客服、谎称虚假征信的案例。”
如今,辖区里大额电诈案件已显著减少,但陈杨韵知道,反诈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我们希望把劝阻效率再提高一点,宣传针对性再加强一些,让‘天下无诈’早一点实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