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破解“俄罗斯商品馆”套路,得用好货驱逐假货

近日,“俄罗斯商品馆”在各地疯狂开店,然而其中充斥着大量国产货,甚至不乏三无产品,多地已对相关店铺立案调查。“俄罗斯商品馆”背后的套路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是伤害了真正优质的俄罗斯商品。

为何会出现“俄罗斯商品馆”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主要还是不良商家受利益驱使的结果。据悉,像香肠、面包等品类为国内企业采用俄罗斯工艺在国内生产,加盟综合毛利率可达50%。如此高的利润空间,让一些商家不惜违背商业道德,以虚假宣传的方式误导消费者。

此外,“信息差”也是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俄罗斯商品相对陌生,加上俄罗斯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渠道不足,使得商家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营造“正宗俄式”氛围,让消费者误以为店内商品均为进口。

面对这一乱象,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要对俄罗斯商品馆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无证无照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要求商家对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进行清晰、醒目的区分标识,确保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辨别商品来源。

此外,消费者自身要提升辨识度。在购买商品时,不能仅仅被店铺的装修风格、宣传噱头所迷惑,要仔细查看商品包装上的产品信息,包括生产商、经销商、产地、配料表等。对于标注不明确、信息可疑的商品,要谨慎购买。同时,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如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销售三无产品等违法行为,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说到底,“俄罗斯商品馆”之所以能遍地开花,受到热捧,背后的驱动力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于俄罗斯,对于俄罗斯商品的喜爱与期待。所以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真正做俄罗斯商品贸易的商家也应该积极扩展渠道,让更多正宗的俄罗斯商品能够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正规的渠道和优质的商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挤压“伪俄货”的生存空间。只有用好货驱逐假货,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俄罗斯商品的魅力。(范杰逊)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