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论见|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教育是帮助孩子,不是折腾孩子

1月9日,深圳“南山因为期末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原因是题目过难,四年级数学考试延长20分钟。不少家长看完这张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后不淡定了,“卷出了新高度”。中学数学老师纷纷感慨:“别说小学四年级学生了,我都写不完!”

小学的数学试卷,设置了语文的重重阅读障碍,又是成语,又是古文,让人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在考数学,还是在考语文。不少家长猜测,这份试卷可能是为了适应“跨学科、增加阅读量”中高考改革的要求。但凡事有个度。教育改革不是增加考试难度、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来“折腾”学生,不是让学生在无尽的题海中挣扎,更不是让他们在面对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题目时感到无助和挫败。如此难题、怪题,考倒了孩子,也考坏了教育。

考试应该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什么是好的命题?数学应该是简洁而富有逻辑的,它不需要通过冗长的文字描述来增加难度。一个好的数学命题应该能够精准地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而不是让他们迷失在文字的迷宫中。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题目的质量和针对性,而不是盲目追求难度和跨学科融合。延展开来说,出题思路,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出题人,不能眼睛向上,让上级部门看到考题上的“知识点”“阅读量”,而不管下面学生们的一片“哀嚎”。考题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与学生感同身受,说明这样的改革违背了初心。

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现在的孩子真的减负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和孩子往往是一肚子苦水。钱理群先生曾说,“这些年我们把教育越说越复杂,越糊涂。现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何为常识,最起码应该是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一位教育工作者说,“搞教育,一定不要去折腾。”“不折腾”,指向的是对于教育改革、创新要有审慎负责的态度,不能随意更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使得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一句送给家长的话,“不要站在问题的一边打败孩子,而要站在孩子的一边打败问题”。这句话,同样可以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当站在孩子的一边,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应当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共同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发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杨丽)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