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期末如何“通关”?江苏这些学校“玩”出新花样

转眼间,本学期的学习生活进入尾声。1月18日,江苏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将迎来寒假。放假前的期末“通关”,考了些啥?相较于中学生的学科考试,小学低年级的无纸化测评,更有创意,更有乐趣,也更吸睛。今年,各地各校又玩出哪些新花样?一起来看看——

无纸化测评都“考”了些啥?

迭代评价方案、优化评价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全面实施“双减”政策后的第七个“期末考”,今年,各小学纷纷结合各自校情推出各具特色、创意满满的无纸化期末测评,形成了各自专属的评价体系。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化身《红楼梦》中的人物。“十全十美”“踏雪寻梅”“喜醉红楼”“一蹴飞虹”“潇湘猜谜”“百变红妆”……一个个活动紧密衔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生活的持久热爱。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则化身为六朝人物,探秘“馆”藏乾坤。“六朝馆藏我会认”“文物讲解我会听”“传统游戏我会玩”。一位位六朝“观察员”、六朝“识图师”、六朝“测算员”、六朝“文创员”……纷纷登上“六朝大舞台”。

今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的无纸化测评以“美食星球大冒险”为主题,巧妙地融合跨学科理念,将语文、数学、科学、劳动、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自然地融入各个充满趣味的站点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学习与成长的乐趣。

在基地准备环节,学生们需组队完成“爬过草地”“跨越江河”“飞过桥梁”等一系列体能挑战。此环节紧密对标体育新课标,通过小组合作、情境创设以及游戏挑战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考验了学生的运动能力。

“美食星球大冒险”项目共分五个站点。首站是“登陆美食星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七步洗手法”,有效地培养了个人卫生意识和自理能力。第二站“感官星球探险”,将抽象的科学观察方法与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完美结合,孩子们亲身体验红豆、糯米、花生等“腊八”食材,通过触摸、闻嗅、品尝等方式,用稚嫩的语言描述各种食材的特点,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第三站“美食星球工坊——蛋挞装饰”,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围桌而坐,动手制作蛋挞并添加装饰,短短几分钟后,每个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不是十分标准,但各具特色,有模有样。第四站“美食星球工坊——面点造型”,孩子们将面团揉成各种形状,并使用食用色素笔或小印章进行装饰,有的孩子直接用五颜六色的豆子、花生做点缀,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面点造型。第五站“美食星球直播间”,学生分组展示制作的美食,并结合语文和音乐知识进行介绍材料和制作过程,展示了口语表达和艺术表演能力。

“此次一年级期末嘉年华综评活动不仅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测评,更是在跨学科理念引领下的一次大胆创新尝试,也是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该校一年级级部主任施玉洁表示,此次活动通过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和实践操作,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切实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无纸化测评也被孩子们称为“期末嘉年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无纸笔测评闯关活动中,一年级“百味农场”设了农场“采摘乐”、农场“巧算园”、农场ABC  等游戏环节。 第一关农场“采摘乐”有三轮游戏:第一轮:拿一张虫子卡片,准确读出词语;第二轮:通过九宫格连字成诗并说出诗名;第三轮:限时系鞋带,考验自理能力。 第二关农场“巧算园”也难不倒同学们!巧手拼蛇年图案,通过计算帮助动物回家,考查数学和美术能力!

第三关农场ABC  ,同学们一边唱英语歌,一边律动,舞出新年的快乐!当英语与音乐结合,乐趣无穷!在农场“运动会”  中,同学们需要手脚并用运蔬菜、精准投篮、分辨羽毛才能完成任务,可谓是对同学们体能和智力的双重考验。

二年级学生则化身“小书童”畅游年俗,通过“我是年货小当家”“大年初一欢乐多”“花灯盏盏映笑颜”3场游戏,欢欢喜喜过大年。

年味儿十足的“闯关游园”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一年级同学们身穿喜庆服饰,在闯关游园中完成无纸笔测评。

“腊八童谣节”是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年这天,“小谷粒”们不仅热情诵读腊八童谣,还尝试创作童谣,让传统节日更显童趣。今年,学校低年级无纸笔测评特别以传统节日“腊八节”为情境,在校内设置了敲响腊鼓、词语粥铺、图说腊八、画蛇添福、幸福成串等趣味闯关活动。在游园闯关的同时,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学科融合的魅力。此外还有词语粥铺、腊八数韵、畅读童谣等多个趣味环节,完成一个个游戏后,孩子们收齐了腊八粥的各个材料,煮出了一碗碗“材料十足”的“腊八粥”。

在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低年级期末游园闯关面测活动中,语文学科面测活动设置了“阅读乐园”“积累王国”“交际天地”三个关卡,考察了孩子们的识记、背诵、朗读和表达能力,孩子们充满期待与惊喜地随机抽取题目,他们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在数学学科面测活动,共设置了两道关卡:“操作实践舞台”“解决问题时空”,考察了孩子们数感、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让孩子将平时所学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以往孩子们都很害怕考试,现在由无纸化测评代替,不仅有助于促进孩子综合素养提升,消除孩子对传统考试的紧张感,家长也放下了对分数的包袱和对名次的比较。在小学的前两年,孩子们都是开心快乐地迎接期末的!”家长李晓说。

【记者手记】

为落实“双减”政策,以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业综合水平,近日,江苏多地小学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无纸化期末测评,引导学生们通过趣味闯关活动,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学习乐趣,获得全面发展。

在江苏,无纸化测评早已不是新鲜事。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三至六年级、初中各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早在2021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就对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命题研究、组织实施、结果使用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各校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本着“寓评于乐”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测试方案,以趣味闯关形式进行,将每学期所学知识、技能与趣味游戏结合,对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德育各学科进行整合与设计。

没有试卷、分数,如何通过综合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完成一学期孩子的多元成长检验?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重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过无纸化测评,很多学校都会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综合素质评价表,有的是明确的评价细则,有的是星级评定,从分值评价转化鼓励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做到让期末综合素养测评有乐趣更有温度。

如今,无纸化测评已经在全省小学低段全面铺开,并涌现出许多优秀案例。改变以往单一以纸笔考试为主的学业评价方法,采取关注过程表现、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无纸化测评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欢乐的情境中,更全面地呈现优点、潜能、不足及发展需要,为学生成长指导提供佐证和方向。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也从来不是“一刀切”。未来,也期待更多不同年龄的学生能从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中“找到自己”,迎风绽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糜梦逸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