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高校发布“史上最严禁令”,AI合理使用“边界”在哪儿?

近日,复旦大学发布的《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引发了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AI使用“史上最严禁令”。随着AI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这一技术,需要拿捏好一个“边界感”。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AI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在文献检索、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高效辅助工具的作用,为学术研究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随着AI使用边界的不断突破,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部分学生为了走捷径,直接用AI生成论文,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环境的纯净,侵蚀了学术研究的根基。

复旦大学此次发布新规,首要目的便是捍卫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线,一旦被破坏,将对整个学术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通过严格限制AI在毕业论文中的使用,复旦大学向学生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学术研究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学术环境的纯净,也为其他高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就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独立探索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依赖技术的“拐杖”。

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大学的这一规定并非孤立之举。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天津科技大学等的相关规定,都体现了高校在规范AI使用方面的积极探索。这些规定和指南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AI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AI技术,既充分发挥其优势,又避免陷入技术依赖的泥沼。

必须看到的是,AI使用“史上最严禁令”并非对AI技术的否定,而是对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一种理性规范。在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我们应秉持审慎的态度,平衡好AI应用与教育创新之间的关系,让AI真正成为学习的“助手”,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胡安静)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