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非遗珍宝馆,不止有“珍宝”

交汇点讯 “父亲回来了吗?”“参加节目录制啥感觉?”这两天,扬州非遗珍宝馆负一楼甚是热闹,这里聚集了众多非遗大师工作室,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义时参加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录制归来,圈内好友都凑过来问候,他的女儿陈美琦作为“代言人”不断接到问候微信。“年底了,父亲刚回来就又去忙了,我们也在紧锣密鼓上新非遗推广活动。”

扬州雕版印刷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扬州也是国内罕有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1月16日,记者在非遗珍宝馆见到陈美琦,她手握“拳刀”凝神静气,在木板上细致挑刀、修边,持棕帚沾墨均匀轻抹,覆上红纸,印刷一气呵成,一件“福”字雕版印刷作品跃然呈现。“年味儿这不就来了。”陈美琦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室入驻非遗珍宝馆一周年,原本“高冷”的技艺受到更多人喜爱,如今学艺术的儿子也“加盟”进来,创作的文创产品在市场中“如鱼得水”。

“快看,这些金银细工太美了。”一旁灯光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国培正在打磨艺术品,立体塑型、錾刻、珠宝镶嵌、电镀、鎏金……一气呵成。来自南京的王女士夫妇带着孙子在馆里游览,曹国培放下手中的活儿,向他们介绍金银细工的制作技艺。王女士说,“小孩放假,我们特地制定了扬州文博之旅,第一站就来到了非遗珍宝馆。”馆里游客如织,曹国培每天都会热情讲解。“儿子已经从事人工智能产业,我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曹国培说。

“您好,我想购买这个玉佩,您能给我讲解一下吗。”来自杭州的游客来到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时庆梅工作室,看到柜台里的“宝贝”挪不开腿,时庆梅和游客聊了起来并且成功“成交”。时庆梅的作品“螳螂白菜”于2010年送入上海世博会江苏馆,成为“镇馆之宝”,也是个人的“传世之作”。“我现在已经退休,没想到事业理想在这里又延续了。”时庆梅高兴地告诉记者,陆续到访的研学团队让她的技艺又“活”了起来,自己不仅能钻研技艺,还能和游客交流,更能直接面向市场,干得越来越开心。

如何让非遗“插上现代羽翼”,扬州非遗珍宝馆还尝试游戏IP与非遗技艺“跨界”,与阿里巴巴灵犀互娱旗下的《如鸢》手游携手举办线下联动活动,去年国庆期间巧借 CICF x AGF 动漫游戏盛典东风在馆内设立分会场,打通游戏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壁垒,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玩家纷至沓来,活动全网斩获约56万浏览量,接待游客近1万人。

1月18日,扬州非遗珍宝馆即将迎来开馆一周年,这两日对公众免费开放,蛇年春节氛围感“拉满”。当天馆里挤满了市民游客,争相领取“福”字。冬日暖阳下,瑰丽典雅的漆器、圆润灵秀的玉器、古朴精致的刺绣、银剪春秋的剪纸、雍容华贵的金银器……众多非遗珍宝焕发新活力。“我们将致力于把扬州非遗珍宝馆打造成更具影响力与活力的非遗展示传承平台,铸就扬州文旅展示新高地,让扬州非遗在新时代闪耀更为夺目的光辉。”扬州非遗珍宝馆负责人聂正群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晶

责编:韩然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