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春走基层|66斤鱼王拍出28000元,这里的冬捕嗨翻天

“起鱼啰,年年有鱼。”1月19日,在海安市白甸镇西泊乡村旅游集聚区,一场传统渔猎文化与现代民俗文化交融的冬捕盛宴在这里精彩上演。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共同沉浸在这场集渔猎文化、水乡风情与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冬季狂欢之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河面上,西泊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冬捕现场早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午九点,活动拉开序幕。东南角的农产品及年货展销琳琅满目,西泊廊道猜字谜送福字欢声笑语,广场南大灶大锅炖鱼香气四溢,同时,欢乐捞鱼、文明乡风及义警反诈宣传、企业现场招聘、幸福党建来敲门等系列配合行动为冬捕盛会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充分展现了渔业丰收景象和百姓幸福生活。

渔场中心区是大鱼集中的区域。经验丰富的渔民们早已确定好了捕捞的最佳位置,随着一声嘹亮的号子,渔民们齐心协力,将巨大的渔网缓缓拉起,欢腾的鱼儿破水而出,青鱼、草鱼、鲢鱼等应有尽有,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肥硕鲜活的鱼儿大小不一,欢腾翻跃,构成了一幅“冬捕头网大丰收,鱼儿肥美人欢歌”的丰收美景。

在大鱼密集区域之外,捕鱼的重任便交给了鸬鹚。在渔民的指挥下,一只只鸬鹚跃入水中,猛地扎下,不一会儿便叼着肥美的鱼儿浮出水面。渔民们轻轻一挑,鸬鹚便跃上小船,鱼儿随之落入船舱,整个场面洋溢着鲜活与灵动。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南通人袁清晗归国度假期间,听闻了白甸的冬捕活动。今天一大早驱车赶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我特意带着家人一同前来,亲眼看见了鸬鹚捕鱼的精彩瞬间,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白甸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渔猎文化。”

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年年有余”,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鱼儿上岸不久,游客们便纷纷聚集在广场南大灶旁空地上,选鱼、称重,在场游客争相购买,想要把新年“福鱼”带回家,沾沾“福气”。“第一次来这里,我刚买了十多条鱼,沾沾丰收的喜气,回家给亲朋好友分一分,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年年有鱼,好运连连。”来自河南的游客崔壮壮满载而归。

冬捕作为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鱼王拍卖”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天十点整,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象征着好运连连、吉庆有余的鱼王开始进行拍卖,现场竞价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志在必得。经过几轮激烈的竞拍,重达66斤的鱼王以28000元的价格被南通亚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峰拍下。“能够拍得鱼王,非常激动和高兴,它象征着万事顺遂,大吉大利,希望2025年讨个好彩头。借此希望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也祝愿大家新春快乐!”王进峰激动地说。

作为开年大戏的冬捕活动,不仅营造出浓厚的水乡年味,更迎来了海安乡村旅游的“开门红”。据了解,冬捕是白甸镇发挥水资源优势,借助“冷”资源,带动“热”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西泊乡村旅游集聚区传统民俗活动,将冬捕与民俗、娱乐、美食、旅游等多种元素融合,让广大市民、游客尽情体验水乡文化,感受冬捕魅力,冬捕正逐渐从一个文化符号转变为一张旅游名片。“去年浓厚的活动氛围,至今仍历历在目。这里每年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来自南通的游客朱爱云是捕鱼活动的忠实粉丝。今年更是早早起床,一大早就赶到现场感受节日气氛和里下河人民的热情。“年年举办,我年年都来。”朱爱云一边品尝着新鲜出锅的鱼汤一边感慨。

近年来,海安推出了多个融“乡情、乡韵、乡风、乡味、乡愁”于一体的特色文旅活动,策划开发了康养、生态、亲子、研学等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感受海安乡村“美的风光、美的人文、美的味道、美的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宏波

通讯员 李仁霞 濮端建 周葛莉

责编:徐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