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了不起的家乡年货”第二站丨“97村长小芳”:小米搭上年货快车

编者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乡村根、组织魂、三农情,这是乡村干部报矢志不渝的定位。岁末年初,乡村干部报联合中国江苏网、京东集团,在全国发起“了不起的家乡年货”温暖乡村公益行,通过实地采访,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呈现江苏、四川、河北、河南、贵州5位“大V”村书记过大年、晒年货的热闹喜庆场景,推荐“了不起的家乡年货”,为乡村土特产CALL,促进消费,赋能乡村振兴,共赴乡村景!

第二站: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了不起的家乡年货:小米

推荐人: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桂芳

张桂芳为三家村小米礼盒代言。(三家村村委会供图)

“@小芳书记,咱三家村的小米礼盒,已在京东鹤壁特产馆上架完成。”1月15日晚9点10分,在“了不起的家乡年货”工作群,采销人员分享了这则“好消息”。张桂芳还来不及高兴,就立马投入到新的忙碌之中。“我要配合推广的计划和节奏,准备充足的小米礼盒,更好地搭乘‘节日经济’的快车!”

今年28岁的张桂芳,是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0年底,彼时尚在天津开民宿的张桂芳,在当地组织部门和村里老党员的动员下回村,带领普通的中原小村向新媒体要发展势能。2023年3月,张桂芳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一下子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目前,短视频账号“97村长小芳”粉丝量超过45万。这“泼天的流量”,在她运营下,成了三家村发展的“能量”。

这两年,被越来越多人看见的三家村乘势而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张桂芳总有“棋差一招”的感觉。在经历了几次不算成功的尝试后,2023年,张桂芳决定从现有资源做文章,带领村“两委”流转100亩土地,动员留在村里的妇女成立“巾帼兴粮小分队”,规模化种植小米并于当年喜获丰收。

种得好、产得多是基础,销得出、卖得好是目标。张桂芳摸排了周边小米消费市场,设计了带有“三家村”地理性标志的小米礼盒,科学制定了符合大众消费的定价,同时借助社交媒体推广。“大概一个月时间,3万多斤小米销售一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0万元,带动23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尝到“甜头”的张桂芳,坚定了“种好地”的信心,2024年将小米种植规模扩大到了近200亩。

“我们的小米‘吃’的是羊粪、鸡粪等有机肥,同时采取更传统的方式来收割、打谷,产出的小米味甘甜、密度厚,品质是没得说。”张桂芳对三家村小米的品质底气十足,但由于线上销售渠道和销量并不稳定,她无法确定今年要不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村干部和村集体创业的试错空间更小,一旦失败就会严重挫伤农户们的信心。”对此,张桂芳很是清醒。

距离这个任期结束不足一年,距离下一茬小米种植仅剩4个月,时间逼迫张桂芳更努力点、跑得更快些。2024年的最后一天,张桂芳带着团队驱车近8个小时,来到700公里以外的湖北省黄冈市骆驼坳镇燕儿谷直播基地,“学习他们直播带货的专业话术和状态,拓宽农产品出村的渠道。”半个月的时间,张桂芳直播了近20场,“流量不好时,一天会播两三场;流量好时,凌晨也舍不得下播。”

这几天,从湖北回到河南的张桂芳,在村委会大院里继续直播。夜晚的鹤壁,气温降至零下。张桂芳穿着军大衣、系着红围巾,手背冻得微微泛紫,但脸上始终带着笑意,热情推荐村里的土公鸡、笨核桃油和小米礼盒等。“虽然冷但我的状态很好,效果也还不错。”张桂芳给自己立下“小目标”,“补齐自己直播助农带富方面的短板,助推三家村小米产业步入正轨,给本次任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策划:杭春燕 陈仁云

监制:翟慎良 陈炳山

策划:朱秀霞

文字:刘凤双

视频:唐磊 朱奕欢 韩甲豪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