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首个非遗版春节 南京多家博物馆端出“年味大餐”

交汇点讯 为庆祝乙巳蛇年新春,传承好“我们的节日”,赓续中华文化根脉,由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承办的“灵蛇迎春 巳巳如意——‘2025我们的节日’乙巳蛇年生肖贺岁展”于1月22日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捕厅15号西偏院临展厅开展。

本次展览以生肖蛇文化和春节文化为主线,用100多件/套展品,分三个单元营造“辞旧迎新 祈福纳祥 团圆和谐”的喜庆场景,体现传统家国情怀、人伦情感,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蛇对应地支位——巳,位列十二生肖第六位。蛇图腾是华夏大地上早期主要的图腾之一,是龙图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蛇为尊有很多神话记载,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里也有众多蛇的形象,它们造型多变,寓意祥瑞,体现着蛇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展览还展出了南京剪纸、南京云锦、秦淮灯彩、民间木艺、金陵竹刻、民间布艺、南京面塑、金陵金箔等几十种非遗项目的手工艺人的作品,他们通过各自非遗技艺制作出来的生肖蛇形象灵动可爱。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不但为全体中华民族所共享,也在世界各地深入民心。走进展厅,观众还可以沉浸式感受全国各族人民的春节习俗以及全球各地海外华人、海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欢度春节的方式,共享世界春节的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南京市博物总馆共有12个特色主题临展在展,含新推展览8个,其中江宁织造博物馆“翰墨金陵—红楼梦书画艺术展”从文化层面深度探寻江宁织造在江南的遗事遗迹和曹雪芹入梦红楼的点滴,以及近三百年来中国人孜孜不倦求索《红楼梦》的足印。

南京市博物馆“贞珉流徽——六朝贵族的世界”展从礼俗嬗变、文化士族、历史地理、书法风尚四大角度,多层次解读铭石书刻背后蕴藏的“建康模式”。

六朝博物馆“金陵山水春江月——张尔宾画展”将张尔宾先生画作中自然山水的磅礴气势和自身的细腻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渡江胜利纪念馆“烽火丹青 翰墨铸魂——将士书画展”精选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将军、老战士书写的30幅书画作品,全面展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方面,七家分馆文化市集、展演活动、社教研学等齐上阵,彰显场馆特色的近20项活动为观众奉上丰盛文化大餐,为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增添喜庆气氛。南京市博物馆推出“灵蛇纳福——第二届朝天宫新春文化游园会”,1月30日至2月2日每天9:30至12:00、13:00至15:30,龙狮斗、大马灯、打水浒、跑马灯、武术表演、跳五猖、舞龙舞狮轮番上演,精彩不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推出“‘不止园林·巳巳如意’新春游园会”,游客可以在新春文化市集,体验古典妆造、绿植盆栽、面部彩绘、紫砂茶器制作等,1月29日至2月4日18:00至20:30,以瞻园为载体的沉浸式园林实景演出《金陵寻梦·夜瞻园》也将上演;1月30日至2月3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也推出了“蛇年趣非遗  新春有好戏——2025南京新春民俗游园会”,结合春节民俗,推出一系列特色民俗游戏与技艺体验,还有花式抖嗡、杂耍互动、“财神”送福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南京白局传承人的现场演出。

同时,各馆历史文化知识及非遗传承类活动丰富多元,有知识分享,有动手实操,有创作乐趣,有作品呈现,让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为观众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红色类活动则进一步创新红色教育活动形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春佳节绽放独特魅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南京市博物总馆供图

责编:徐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